底栖先驱群落的连续发展以及其对珊瑚礁内碳(C)和氮(N)动态的影响直接受到初始栖息地特征、放牧率(自上而下控制)和养分可用性(自下而上控制)的影响。
在生境复杂性有限、放牧压力低或养分污染的条件下,先驱群落可能会转向茂密的草坪和大型藻类为主,这些植物被认为不太受到捕食和化感作用的影响,并且具有耐放牧的特性。
更高密度的藻类生产力较低,食物能量通过食物网传递较少,藻类能够吸附更多沉积物并释放更多不稳定的溶解有机碳(DOC),从而导致更高的微生物负荷。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珊瑚礁系统的恢复轨迹产生负面影响。
只要存在健康的消费者结构并且水质保持良好,早期开拓者群落可能有助于珊瑚礁的恢复。
参考文献[1]韩韬,《造礁珊瑚碳、氮、硼同位素的海洋酸化指示意义》
[2]孙志国,《现代珊瑚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3]聂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珊瑚藻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4]刘宇辰,《大气氮沉降在远岸珊瑚-藻相变和珊瑚热白化过程中的作用》
[5]曹娣,《基于稳定同位素的中国近岸珊瑚礁海区营养盐的来源及动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