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送检率一般多少,微生物送检的目的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1-24 09:16:55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数字

首发:药议社

一、医院管理

医院依据功能任务和综合水平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根据医院管理、医护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划分为甲等、乙等两个等次。

医院质控体系为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三级质量考核体系。一级考核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质控办;二级考核体系: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科室其他人员;三级考核体系:各临床、医技、医辅科室主要负责人及科室质控人员。

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

医疗机构九不准: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安事件。

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强化手术安全核查3、确保用药安全4、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5、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6、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7、防范于减少意外伤害8、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9、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10、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历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历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病历保存时间:门诊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最后一次就诊之日不少于30年。

医院感染暴发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甲类(鼠疫、霍乱)以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于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

护理的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指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对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患者用药后的情况。

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分Ⅰ、Ⅱ两类,每年医务人员继续学分至少25分,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必须Ⅰ类学分10分,Ⅱ类学分15分。

二、药学知识

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张处方仅限于一名患者用药。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处方分为前记、正文和后记三部分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 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特殊药品主要分为4种: 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广义上还包括:易制毒化学品、兴奋剂、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

药品价格管理有四种形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4加7带量采购(以及推广)。

药库"五区":待检药品区、退货区、合格药品区、待发药品区、不合格药品区;

"三色": 不合格药品区为红色、退货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区和发药品区为绿色。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处方颜色分四种:普通处方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为白色,急诊处方为淡黄色,儿科处方为淡绿色,麻醉药品处方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为淡红色。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 : 安全、经济、有效。

合理用药的五大原则:安全、经济、有效、适当、方便

合理用药七大依据:药典、说明书、最新教材、指导原则、临床路径、指南、专家共识

处方按性质可分为三类: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

癌痛三阶梯给药: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等)、第二阶梯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曲马多等)、第三阶梯中度疼痛(强阿片类如吗啡等,可合并其他止痛药)。

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应配备适当数量的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不少于3名

医院对药品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管理(处方要求单独存放,每日清点,必须做到账务清点)、二级管理(专柜存放,专册登记)、三级管理(金额管理,季度盘点,以存定销)。

药品召回分为三级: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暂时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引起健康危害,但是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多重耐药(MORO):多重耐药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使用非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大于等于30%,使用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大于等于50%,使用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大于等于8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

精神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5DDD以下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1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三级:

(1) 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2) 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3) 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导致残疾或缩短或危及生命。

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B、C三大类:

A类反应主要是毒副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停药反应等),

B类反应则为特异质或特应性反应。

C类反应:发生率高,用药复杂,没有明确时间关系,潜伏期长。

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四期:I、II、III、IV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经验对胎儿致畸相关的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

根据用药的安全性,OTC药物又分甲类OTC乙类OTC两大类。甲类(红底白字)的只能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绿底白字)的是可以在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三、中药学知识

中药方剂中遵循的配伍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四个方面;中药配伍中有"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中药有"四气五味"之说。

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

二气: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二气

三物:中药来源主要是植物、矿物和动物。

四气:中医的药性是寒、热、温、凉。

四诊:中医诊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

五味:中药的药味是酸、苦、甘、辛、咸。

参考资料:

1、《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5月1日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

5、《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

6、三级医院达标评审

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8、中医理论知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