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珊瑚礁的生态作用
(一)珊瑚礁复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无数的孔洞,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如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量鱼类的幼鱼生长地,提供产卵、繁殖和躲避敌害的场所。虽然珊瑚礁仅覆盖全球0.2%的海底,但至少有25%的海洋物种依赖珊瑚礁生存,包括4000多种鱼类和800多种珊瑚。
(二)珊瑚礁是天然的海岸屏障,具有消散波浪能量、减少海岸侵蚀、保护亚热带海岸线的功能。此外,珊瑚礁是碳、氮循环、能量流动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提升海洋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珊瑚礁表面附着了许多藻类生物,是重要的海洋饵料,能够吸引鱼类进食,是海产品的重要产地,也是新型海洋药物的原料库,支撑了热带海洋渔业产业。健康的珊瑚礁产鱼量达35吨/平方千米/年,全球约10%的经济鱼类来源于珊瑚礁区,而全球5亿人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珊瑚礁获得食物。
(四)珊瑚礁美丽的外表同时也是潜水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带给人类丰富的体验,激发旅游产业发展。
(五)珊瑚具有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如高温将导致珊瑚热白化、低温将导致珊瑚冷白化、海水酸化将减缓珊瑚钙化等特性,在评估环境污染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年生长量大,块状珊瑚每年生长1~2厘米,年际界线清楚,记录环境信息的时间可细化到月,连续生长时间长,一般块状珊瑚可连续生长200~300年,最长达800年左右,环境信息记录连续且准确。
四、目前所处的现状
珊瑚礁是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盗采珊瑚、过度捕捞、海岸开发、敌害生物爆发等因素影响。
(一)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珊瑚礁数量2009~2018年间减少了14%,相当于大约1.17万平方公里珊瑚礁消亡。到目前为止,全球约20%的珊瑚已经灭绝,全球33%的造礁石珊瑚面临灭绝的威胁,目前世界上没有保存完好的珊瑚礁。
加勒比海珊瑚礁区在1977~2001年活珊瑚覆盖度从约50%下降到约10%。澳大利亚昆士兰著名的大堡礁,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在过去的20多年里,气候变化及由此导致的海水升温对大堡礁造成了严重危害。分别在1998年、2002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
Tips:珊瑚白化,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珊瑚美丽颜色来自于共生的海藻(如虫黄藻),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
仅1998年的珊瑚白化事件,就导致全球珊瑚数量减少8%。我国大陆以及海南岛周边的珊瑚数量在近30年内消减了80%以上,而南海离岸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也出现了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