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形成的水温要求,珊瑚礁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4 08:59:55

(二)长棘海星(又称棘冠海星)主要以珊瑚为食,在捕食的时候会爬到珊瑚身上,分泌的消化液会将其溶解成液体,然后吞噬吸收,只留下白色的外骨骼。

据研究表明,1只成年长棘海星每年就能吃掉10平方米的珊瑚。它具有20米/小时的移动速度、连续9个月不进食的特殊技能,加上尖刺的毒素,被称为“珊瑚*手”。如果长棘海星一旦暴发,短短几天就能啃食掉大片健康的珊瑚,造成珊瑚退化乃至死亡。

珊瑚礁形成的水温要求,珊瑚礁形成的原因及条件(9)

(三)珊瑚礁的退化不仅破坏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还会导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减弱,包括珊瑚礁对岛礁和海岸线的保护功能削减、渔业产出减少、造礁造岛能力消退等状况。

目前,角珊瑚目、石珊瑚目、苍珊瑚目的所有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珊瑚科的所有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五、多举措保护珊瑚礁

我国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一)2016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沿海各地的海洋生态划定红线,禁止围填海、采挖珊瑚礁,禁止修建与珊瑚礁保护无关的海上海岸设施,禁止可能破坏珊瑚礁的其他开发活动,并将实施情况纳入海洋督察工作范畴。

广西北海市还联合广西大学建设珊瑚馆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对广大人员的珊瑚保护知识科普力度。培育养殖合适的珊瑚品种,对涠洲岛珊瑚礁进行移植修复。在涠洲岛上还设有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达1200吨,经过处理的污水可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实现向海污水零排放。

珊瑚礁形成的水温要求,珊瑚礁形成的原因及条件(10)

(二)发布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2部分:珊瑚礁生态修复》标准指南,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充分发挥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避免过度人工干预,提升珊瑚礁系统生态连通性和多样性。

北海涠洲岛周围海区的珊瑚幼体得到补充,珊瑚整体覆盖率有近1%的提高。其中,美丽鹿角珊瑚生长最快、存活率高,是表现最好的修复品种。涠洲岛一修复海区投放珊瑚苗圃和人工礁后,活珊瑚覆盖度提高了15.1%。

珊瑚礁形成的水温要求,珊瑚礁形成的原因及条件(11)

(三)对已经退化的珊瑚礁进行人工保护修复,如珊瑚幼体繁育、珊瑚断片培养、底播移植、建造和投放人工礁体等。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发现,人造珊瑚礁比天然珊瑚礁更能够吸引小型饵鱼,进而能够吸引更多大型掠食性鱼类,成为休闲钓鱼者的理想垂钓点。这是因为,人造珊瑚礁没有高到干扰航运,却可以到达浮游生物所在的表层水域。可以为摄食浮游生物的小型饵鱼的理想栖息地。

珊瑚礁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消浪护岸和休闲渔业等价值,同时它又对环境比较敏感,能够提前预警生物大灭绝的信号。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加强宣传保护,共同守护这份蕴藏着大量海洋生物的宝藏。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