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历史背景,呼啸山庄简介和意外情况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5 03:21:47

呼啸山庄历史背景,呼啸山庄简介和意外情况(1)

一、相同之处

沈从文的《边城》,塑造了茶峒这个美丽安宁的世外桃源,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

茶峒镇的人,我真心觉得他们乐土安命,却又异常孤独。因为世外桃源固然好,但也有被大环境所隔绝的弊端。

无论是一个人与大环境隔绝,亦或是一群人与大环境隔绝,其思想的守旧与迂腐并不可避免。这种迂腐和守旧,乃至木讷被动都会呈现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物身上,呈现在他们待人处世和言行上。

这一点上,茶峒的女性们,尤为甚。本身就被传统思想所束缚,又加上环境的闭塞,更难以有接触新思想、新风气的机会,也就难以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没有独立的人格思想

因此,《边城》的女主人公,翠翠,尽管她眸子清明如水晶,是个天真淳朴的少女,但剥去少女的外壳,其内在是一个有着保守、陈旧观念的传统女性形象。

她对于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情欲,她无法做主,也不敢勇敢替自己追求,显得木讷、逃避、怯懦、犹豫,一如见到生人就躲到深山里的“黄麂”,甚至违背本心,最终痛失所爱。

不仅翠翠如此,她的母亲也是。这些边城中的女性一代代重复类似的爱情悲剧,始终挣扎不开传统伦理思想的束缚,做不了自己命运的主。

呼啸山庄历史背景,呼啸山庄简介和意外情况(2)

电视剧《边城》剧照

《边城》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当时的伦理禁忌和伦理压力对人性有着极强的束缚。

而《呼啸山庄》的故事背景则是18世纪的英国,彼时的欧洲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女性和女权主义在当时都是崭新的话题。

无论是20世纪初的中国,还是18世纪的英国,那个时期的妇女,地位仍然比较低下,她们的智慧、创造、劳动,乃至基本权益都得不到承认,在男权社会里仍是从属地位。正如简·奥斯丁在《理智与情感》中指出的那样,婚姻是妇女获得社会地位和财产的唯一手段。

甚至,《简爱》、《呼啸山庄》、《安格尼斯》三本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均用化名出版,隐去了作者的真实姓名,因为当时的社会对女性作家存在歧视。

因此,《边城》与《呼啸山庄》最大的相同点,是这两个爱情悲剧,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所导致。女性意识尚未觉醒,社会仍处于男性权威之下。


呼啸山庄历史背景,呼啸山庄简介和意外情况(3)

二、相异之处

总体而言,《边城》和《呼啸山庄》相异之处远大于相同之处。

无论是语言风格、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思想内涵都完全迥异。

但两者悲剧的相异之处,我觉得在于两部小说中女主角对于爱情的态度。

翠翠和凯瑟琳,一个是怯懦逃避,一个则是敢爱敢恨。

这并非只是性格使然,还如上面所说的,翠翠在旧时代社会伦理的束缚下,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自始至终,没有勇气,没有选择为自己而生活。

翠翠面对傩送的追求,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的逃避心理。无论是对于傩送的一夜飞歌传情不回应,还是在天保去世后,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转向山林跑掉了”,这种逃避、怯懦,都与凯瑟琳的敢爱敢恨,勇敢抉择,有着本质区别。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特瓦曾说:

“妇女不能默认自己的无言状态,退回到自己“沉默的躯体”之中,而要与“逆流者为伍,与敢于拒绝的人为伍......”

如果翠翠能够不沉默以对,而是大胆表白,勇敢追求,傩送是不可能离开的,《边城》的爱情悲剧也不会上演。

而相比翠翠,《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则完全不同,她明显有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旧的男性权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反抗。尽管反抗不够彻底,但至少发出了呐喊。这体现在她勇敢爱上孤儿身份的希斯克利夫,并且能与之平等对话。

也就是说,翠翠是完全没有反抗,没有选择为自己而生活,从而导致了自身的悲剧。

而凯瑟琳虽然反抗了社会传统,但她的反抗不够坚决彻底,出于虚荣心作祟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与林顿少爷结婚。因此遭受了报复,导致了人生、爱情的双重悲剧。


参考资料:

(1) 沈从文.《边城·现当代长篇小说系列》[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Emily Bronte.王惠 平, 王克玲译.Wuthering Heights[ M] .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 2001 .

(3)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