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每一个国人对这句话都很熟悉,这就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语。也因为这部小说《三国演义》让老百姓对三国这段历史更熟悉,加上现代影视剧不断地拍摄和演绎,可以说小说里许多虚构和嫁接的故事,大家都当成了真正的历史。
虽然小说不能等同于历史,但是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偶像,或曹操此等枭雄,或刘关张结义三兄弟,或诸葛亮这样的智者。而我喜欢的就是其中的诸葛亮,这也有唐国强在影视剧中成功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因吧,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曾经中学课本的《出师表》可以倒背如流,其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一段让我一直以为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就在河南南阳,谁知来到了襄阳却另有说法。
“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典故到底发生在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
关于这个问题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一直争论不休,于是就有了“南阳说长”和“襄阳说”两种说法。南阳人认为诸葛亮是在南阳的卧龙岗,所以诸葛亮有“卧龙先生”之称。而襄阳人认为诸葛亮在襄阳西南的古隆中,所以有“隆中对”的典故。
这两种观点争论至今,不相上下,一直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