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人物评价,艾青人物点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6 14:53:10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

艾青人物评价,艾青人物点评(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浩如烟海的名人名言里,总有些话,是被刻进中国人DNA的接头暗号。

不信?如果我问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你肯定能对上,“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叫《我爱这土地》。诗人,叫艾青。

他,是父辈们少男少女时代仰望的偶像(比如,80后的我妈爸)。他,有一个被公认的光荣抬头,叫“中国诗坛泰斗”。

3月27日,是艾青诞辰113周年。他的故乡金华金东区,为他办了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颁了艾青诗歌奖,又组织了论坛。

艾青好在哪里?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曾经这么评价艾青:百年来称得上能代表时代精神的诗人不多,艾青无疑是一个。“艾青是五四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但是今天,一百年后的继承者们,似乎有点读不懂艾青了。

艾青人物评价,艾青人物点评(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

先来看看,年轻人的困惑——

在初中课本中,艾青的诗是必修一课。可是,在知乎上,却有个初三的学生发了帖子,诚心地发问:

“我们九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有《艾青诗选》,可我看了几篇就看不下去了,我觉得一点文学性都没有,就好像把一篇华丽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强行堆砌和拼凑……是我不懂欣赏吗?”

举一个他“不懂欣赏”的案例。比如这首《铁窗里》:

只能通过这唯一的窗,

我才能——

看见熔铁般红热的奔流着的朝霞;

看见潮退后星散在平沙上的贝壳般的云朵;

看见如浓墨倾泻在素绢上的阴霾;

看见如披挂在贵妇人裸体上的绯色薄纱的霓彩;

看见去拜访我的故乡的南流的云;

看见拥上火的太阳的东海的云;

看见法兰西绘画里的塞纳河上的晴空;

看见微风款步过海面时掀起鱼鳞样银浪般的天;

……

学生觉得“这段觉得像词语堆砌。”

其实,有的大作家也和他的想法一样。

几年前,知名诗评人江弱水就感慨:最近四十年里,艾青在诗坛的地位逐渐下降,大家读得少了,也谈得少了,评论者对其诗的语言也颇多诟病。

他举例,作家余光中就曾经批评过艾青的诗“语言西而不化,像是生手的译文,既乏古典的老练,又欠西文的鲜活”,认为艾青的句法只是以名词垫底,然后一个个形容词堆上去。

例子很多。除了《铁窗里》,还有更加知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上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是有点像绕口令。

剧作家高行健也注意到,艾青诗里运用“的”字很多。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的“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他怀疑,艾青是受了法国留学的影响,法文里的“de”出镜率就很高。

后来,我问了初中语文老师,原来,教会学生理解初中必读的十二本名著中的《艾青诗选》,算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因为很多同学读不进去,老师们也很挠头。”

究其原因,一来,诗不比小说和散文,本来就是思想的高度凝练。二来,一种观点认为,艾青诗歌的历史性是强于文学性。

换言之,读懂艾青,就必须读懂他所经历过的时代,读懂他对“土地”的情感(土地是他的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

艾青1910年出生,原本是学画的。抗战爆发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他创作的两个高峰期。其中包括抗战时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吹号者》《火把》《向太阳》等,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光的赞歌》等等。

一路来,艾青像一座活界碑,见证了国家民族的苦难辉煌。丰富的经历,无疑影响到了他诗歌的情感递进和主题选择。

可惜,时间使得年轻人和艾青之间出现了情感断层。也难怪,去年来金华参加艾青论坛的南京大学教授傅元峰会说,“在当下,艾青有一种读者危机”。

“在悠久而广大的汉诗王国,一位带着饱满的赤子情怀,真正开始专注歌唱‘北方’‘土地’和‘光明’的诗人,他是怎样活在当代阅读中的,特别是那些已经渐次疏远了泥土芬芳的青少年的阅读?如果我们读新诗时,忽略或遗漏了艾青为母语和国族贡献的‘唯一特质’,我们将错失什么?” 这是傅元峰的提问。

回到开头的初三学生的帖子。

为什么读不懂艾青?

有个回帖回应:“因为你只知道美丽的言辞,而不了解沉重尖锐的生活。不幸藏在幸福之中,且行吧。”

2、

写到这里,气氛有些沉重。

把视角从沉重的历史,拉回到现在,让我们说点轻松的吧。

从某种程度上,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李白、杜甫,约等于今天的方文山、黄伟文。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读诗品诗只是诗人们才有的权利。

何况,诗歌的“小众”时代已经过去。

这些年,现代诗坛十分热闹,以各种诗人名字命名的“口水诗”体裁层出不穷,从“梨花体”、“羊羔体”,甚至还有所谓的“废话诗”。它们给普通读者带来的震撼,简直到了挑战审美的地步。

艾青人物评价,艾青人物点评(3)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你看这首由“废话体”创始人乌青写的《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这首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按照这种标准也能成为诗人的话,写诗似乎越来越容易。

数据显示,今天的互联网上有百万计的“野生诗人”。显然,他们对生活颇多感慨,热切地投身到创作诗歌的行列中。

把目光投向B站,一个年轻人的文化社区。今年年初,B站出了一本诗集作者是广大B站用户。起因是一个B站up主,号召大家一起作诗。结果,两年以来,在B站的视频弹幕和评论区,一群年轻人悄悄写下了上万首诗。

艾青人物评价,艾青人物点评(4)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书名是《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这名,一听就很有反叛精神。自由与反叛,一直都是文学作品的经典主题。

我们挑几首来读一下:

《游思》

我心里有两条虫

一条让我去很远很远地方的虫

一条让我永远永远留在家人身边的虫

它们让我的心好痒

读到这里,我可以脑补一个考上省城大学的小镇青年。要毕业了,他大概在踟蹰,不知道该听爸妈的回去考公务员,还是去一线城市奋斗。

《游乐园》

为什么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欢乐

而他们的门票却仅仅是半价

读到这里,我可以想象一个在下一分钟就要哭出来的社畜。他的电脑永远是随身带的。周末好不容易去一趟游乐场,果然,客户一个电话,他要当场改方案。

《上班》

我在办公室坐着

老板也在办公室坐着

我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

老板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哦吼,摸鱼的职场年轻人们。我们都太熟悉啦。

当然,也有美感更佳的诗。比如这首:

《夏天》

春天和秋天相爱了

它们缠绵在一起

青蛙和蝉虫便开始嫉妒地诽谤

满满的童真呐。

给《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作序的余秀华说:“诗歌是人生的出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

学者刘擎认为,这本诗集是一场年轻人在工作之余的精神“自救”:“证明我作为一个精神还在活跃着,将自己从平庸与被遗忘中拯救出来。”

我倒是没有那么高深的思考,只是觉得,在这本诗集里,能看到现在年轻一代,对生活、梦想、工作、童年、浪漫等等话题的态度。

把生活过成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都说,诗歌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年轻人和艾青是灵魂相通的。

艾青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真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最为真实的记录。”

真话。时代。真实。风尚。趣味。

今天的年轻人做到了吗?像个诗人一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