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浩如烟海的名人名言里,总有些话,是被刻进中国人DNA的接头暗号。
不信?如果我问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你肯定能对上,“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叫《我爱这土地》。诗人,叫艾青。
他,是父辈们少男少女时代仰望的偶像(比如,80后的我妈爸)。他,有一个被公认的光荣抬头,叫“中国诗坛泰斗”。
3月27日,是艾青诞辰113周年。他的故乡金华金东区,为他办了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颁了艾青诗歌奖,又组织了论坛。
艾青好在哪里?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曾经这么评价艾青:百年来称得上能代表时代精神的诗人不多,艾青无疑是一个。“艾青是五四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但是今天,一百年后的继承者们,似乎有点读不懂艾青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
先来看看,年轻人的困惑——
在初中课本中,艾青的诗是必修一课。可是,在知乎上,却有个初三的学生发了帖子,诚心地发问:
“我们九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有《艾青诗选》,可我看了几篇就看不下去了,我觉得一点文学性都没有,就好像把一篇华丽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强行堆砌和拼凑……是我不懂欣赏吗?”
举一个他“不懂欣赏”的案例。比如这首《铁窗里》:
只能通过这唯一的窗,
我才能——
看见熔铁般红热的奔流着的朝霞;
看见潮退后星散在平沙上的贝壳般的云朵;
看见如浓墨倾泻在素绢上的阴霾;
看见如披挂在贵妇人裸体上的绯色薄纱的霓彩;
看见去拜访我的故乡的南流的云;
看见拥上火的太阳的东海的云;
看见法兰西绘画里的塞纳河上的晴空;
看见微风款步过海面时掀起鱼鳞样银浪般的天;
……
学生觉得“这段觉得像词语堆砌。”
其实,有的大作家也和他的想法一样。
几年前,知名诗评人江弱水就感慨:最近四十年里,艾青在诗坛的地位逐渐下降,大家读得少了,也谈得少了,评论者对其诗的语言也颇多诟病。
他举例,作家余光中就曾经批评过艾青的诗“语言西而不化,像是生手的译文,既乏古典的老练,又欠西文的鲜活”,认为艾青的句法只是以名词垫底,然后一个个形容词堆上去。
例子很多。除了《铁窗里》,还有更加知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上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是有点像绕口令。
剧作家高行健也注意到,艾青诗里运用“的”字很多。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的“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他怀疑,艾青是受了法国留学的影响,法文里的“de”出镜率就很高。
后来,我问了初中语文老师,原来,教会学生理解初中必读的十二本名著中的《艾青诗选》,算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因为很多同学读不进去,老师们也很挠头。”
究其原因,一来,诗不比小说和散文,本来就是思想的高度凝练。二来,一种观点认为,艾青诗歌的历史性是强于文学性。
换言之,读懂艾青,就必须读懂他所经历过的时代,读懂他对“土地”的情感(土地是他的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
艾青1910年出生,原本是学画的。抗战爆发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他创作的两个高峰期。其中包括抗战时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吹号者》《火把》《向太阳》等,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光的赞歌》等等。
一路来,艾青像一座活界碑,见证了国家民族的苦难辉煌。丰富的经历,无疑影响到了他诗歌的情感递进和主题选择。
可惜,时间使得年轻人和艾青之间出现了情感断层。也难怪,去年来金华参加艾青论坛的南京大学教授傅元峰会说,“在当下,艾青有一种读者危机”。
“在悠久而广大的汉诗王国,一位带着饱满的赤子情怀,真正开始专注歌唱‘北方’‘土地’和‘光明’的诗人,他是怎样活在当代阅读中的,特别是那些已经渐次疏远了泥土芬芳的青少年的阅读?如果我们读新诗时,忽略或遗漏了艾青为母语和国族贡献的‘唯一特质’,我们将错失什么?” 这是傅元峰的提问。
回到开头的初三学生的帖子。
为什么读不懂艾青?
有个回帖回应:“因为你只知道美丽的言辞,而不了解沉重尖锐的生活。不幸藏在幸福之中,且行吧。”
2、
写到这里,气氛有些沉重。
把视角从沉重的历史,拉回到现在,让我们说点轻松的吧。
从某种程度上,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李白、杜甫,约等于今天的方文山、黄伟文。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读诗品诗只是诗人们才有的权利。
何况,诗歌的“小众”时代已经过去。
这些年,现代诗坛十分热闹,以各种诗人名字命名的“口水诗”体裁层出不穷,从“梨花体”、“羊羔体”,甚至还有所谓的“废话诗”。它们给普通读者带来的震撼,简直到了挑战审美的地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你看这首由“废话体”创始人乌青写的《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这首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按照这种标准也能成为诗人的话,写诗似乎越来越容易。
数据显示,今天的互联网上有百万计的“野生诗人”。显然,他们对生活颇多感慨,热切地投身到创作诗歌的行列中。
把目光投向B站,一个年轻人的文化社区。今年年初,B站出了一本诗集作者是广大B站用户。起因是一个B站up主,号召大家一起作诗。结果,两年以来,在B站的视频弹幕和评论区,一群年轻人悄悄写下了上万首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书名是《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这名,一听就很有反叛精神。自由与反叛,一直都是文学作品的经典主题。
我们挑几首来读一下:
《游思》
我心里有两条虫
一条让我去很远很远地方的虫
一条让我永远永远留在家人身边的虫
它们让我的心好痒
读到这里,我可以脑补一个考上省城大学的小镇青年。要毕业了,他大概在踟蹰,不知道该听爸妈的回去考公务员,还是去一线城市奋斗。
《游乐园》
为什么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欢乐
而他们的门票却仅仅是半价
读到这里,我可以想象一个在下一分钟就要哭出来的社畜。他的电脑永远是随身带的。周末好不容易去一趟游乐场,果然,客户一个电话,他要当场改方案。
《上班》
我在办公室坐着
老板也在办公室坐着
我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
老板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哦吼,摸鱼的职场年轻人们。我们都太熟悉啦。
当然,也有美感更佳的诗。比如这首:
《夏天》
春天和秋天相爱了
它们缠绵在一起
青蛙和蝉虫便开始嫉妒地诽谤
满满的童真呐。
给《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作序的余秀华说:“诗歌是人生的出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
学者刘擎认为,这本诗集是一场年轻人在工作之余的精神“自救”:“证明我作为一个精神还在活跃着,将自己从平庸与被遗忘中拯救出来。”
我倒是没有那么高深的思考,只是觉得,在这本诗集里,能看到现在年轻一代,对生活、梦想、工作、童年、浪漫等等话题的态度。
把生活过成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都说,诗歌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年轻人和艾青是灵魂相通的。
艾青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真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最为真实的记录。”
真话。时代。真实。风尚。趣味。
今天的年轻人做到了吗?像个诗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