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蓓
深秋时节,枝干遒劲、黄叶纷飞的胡杨是新疆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像沙雅县沙雁洲景区里这种挺立于大漠水泊的胡杨林,在水天交界处勾勒出如梦如幻的倒影,尤为令人神醉。当游客流连在这秋日童话般的美景中时,蓦然发现这些总是与“干旱”“沙漠”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胡杨林,原来是如此生机勃勃,不难推想,春日里的胡杨林会是怎样的满目青葱。
在日常语境中,胡杨是坚韧与顽强的象征,人们不免会把它的生存环境天然理解为荒凉与干旱之地。但实际上,胡杨与所有植物一样追寻着有水的、更适宜生存的环境,胡杨林分布的范围、面积的大小、树木的生存质量,对于新疆特别是南疆盆地而言是极具重要意义的生态指征。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致使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大片胡杨林死亡,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严重退化。失去了胡杨林这道绿色屏障,塔里木河下游的农民种棉花甚至要播种四五次,因为播下的种子往往一场风沙过后就不见了踪影……痛定思痛,新疆于本世纪初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历经多年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天山南北不断推进,如今绵延成片、生机盎然的胡杨林正是对全区上下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走绿色发展道路最生动的注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新疆启动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600多万亩濒临死亡的原始胡杨林再现生机,而这道绿色屏障不仅为流域内1000多万各族群众挡住了风沙,守卫了家乡,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随之而来的还有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以巴楚县红海景区为例,10月以来,该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10月22日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祖祖辈辈依傍着胡杨林生活的当地群众如今又靠它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腰包更鼓的好日子,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让当地各族群众享有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干枯死亡、被砍去当柴烧,到日渐丰茂、筑起生态安全屏障,让我们在胡杨的故事里践悟“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哲理,让我们用胡杨青翠的颜色描绘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