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中,把“惯性系”定义为受力平衡的参考系。其实真相没这么简单,“惯性系”另有隐情。
如果惯性系受力平衡(包括不受力),在遥远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大质量的天体,我们身边的“惯性系”会因为万有引力变成“非惯性系”。
如果认为我们身边的“惯性参考系”,只有太阳系、地球自转引起的有限误差。那就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万有引力的中心点,否则,来自四面八方的引力不会处于平衡状态。
实际上,“惯性系”是不受“已知作用力”的“参考系”,当参照物和被参照物受到的“未知作用力”相同,就可以称为“惯性系”。所以在地表,地面是“惯性参考系”。放眼全球,就要考虑地球的自转离心力。在太阳系中,太阳接替“惯性系”的位置。出了太阳系,就是银河系中心。这个过程,也是“未知作用力”不断开发的过程。
比如一个人在封闭的盒子里,把盒子放在太空,人处于失重状态;盒子在月球上自由落体,人还是处在“相同”的失重状态,找不到参照物让他发现“月球加速度”;盒子在地球上自由落体,“地球加速度”下的失重状态仍然和以上两者一样。
面对无边无际的茫茫太空,人类何尝不是在封闭的盒子中,不识宇宙真面目。
本文由飞鱼科普原创。关注作者,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