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会得出惯性这一概念,是因为人类一直以来就形成了一种观念:觉得静止是天然的,而运动是偶然的。
其实恰恰相反,物质的运动才是天然的,而静止其实是在被两种力平衡后的结果,我们在地球上由于看到大量被力平衡之后的静止状态,所以我们意识里就天然的以为静止是理所当然的。
而事实上运动才是事物天然的状态和本来面目,而惯性,恰恰反应的就是一个物体还没有被其他力平衡之时的一种状态
很多人在接触惯性的时候不太理解,惯性到底是不是力?
对此,需要明确,惯性不是力!惯性不是力!惯性不是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此,我们在描述惯性时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或“获得惯性”,而应该说“具有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牛顿将惯性定义为:
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的阻抗程度,不管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物体的惯性均不会变,也不会消失。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惯性表现为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的合力不为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小。
惯性的大小也可以用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当你坐在车里,汽车启动的时候人体会不自觉地向后,汽车刹车地时候则相反,会不自觉地向前冲,这就是你具有惯性的表现,保持启动时候你的静止状态或者刹车时候的运动状态的属性。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概念要解释一下,要将其与惯性定律作出区别。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惯性定律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或许惯性,也就是质量,只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也可以理解为人获得了某种信息,我现在倾向这样的排序:时间<质量<信息<能量,即更本质的是能量,其上是信息,再上才是质量,质量之后才能说时空。
将引力认为是熵力的的说法也早就出现过,很可能引力不是基本作用力。诺贝尔奖得主克劳林在《不同的宇宙》中一书提到现在所有的物理定律都不是基本的,都是突显现(涌现)的结果,包括光速以及时空结构。
荷兰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弦论理论家Erik Verlinde认为,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个质量及其周围环境之间虚空的信息密集度差异引起的。引力不是自然界中一种基本力,而是从微观现实深处中产生的突发现象,引力本质上是来源于熵力。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