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作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不仅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颗“冬草莓”,更是冬日里的专属甜蜜。
但对于爱吃草莓的人来说,清洗草莓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草莓是否有很多细菌?是否需要盐水泡?怎样清洗才能让人放心食用?
接下来让川观新闻《金小妹辟谣》栏目的金小妹,带你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吃草莓。
无皮 地载种植,草莓易受污染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有2 ~3 次腹泻和高达 70 %的中毒事件是由食源性微生物引起,而草莓也是一种食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水果。
由于草莓本身无皮保护,且表面凹凸不平,极易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污染。同时草莓高含水量、高营养价值并且质地柔软,也为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草莓是地载水果,其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土壤而来。一般表面未受损的健康草莓,微生物总体污染量是10²~10⁵CFU/g的数量级,有破损或轻微腐烂的草莓微生物总体污染量更高。
微生物很“顽固”,一般方法拿它没辙
与常规洗涤不能将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完全除去一样,常规洗涤仅能在一定程度下减少微生物数量,这与果蔬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微观疏水区、气孔区等区域和微生物内化有关,且微生物的减少程度也与果蔬的结构、清洗方法等有关。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草莓表面微生物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在草莓果肉的褶皱区有球菌和杆菌微生物附着。
那么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清洗掉草莓表面的微生物呢?金小妹选取了一批相同环境生长的草莓,送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按照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清洗:
方法一:自来水连续冲洗5分钟;
方法二:5%的NaCl溶液(盐水)浸泡5分钟,然后自来水清洗30秒;
方法三:含氯消毒剂(C3O3N3Cl2Na)0.2%浸泡5分钟,然后自来水清洗30秒
方法四:日常有机清洗剂0.2%浸泡5分钟,然后自来水清洗30秒
清洗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对草莓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进行比较,选取草莓中检出率较高,最有代表性的4种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泛菌、阴沟肠杆菌进行)进行结果分析。
最终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卫生指示菌总数还是从草莓表面个别微生物的总量控制来看,盐水浸泡和含氯消毒剂的清洗方法更为有效,消除能力更高,细菌总数可以减少5倍的数量级,对其他微生物的减少量也在2.0~2.5logCFU/g,但含氯消毒剂清洗后,消毒剂会有一定残留。
综合实验结果以及家庭日常果蔬清洗的实用程度来看,盐水浸泡是较为有效且方便的方法。同时,各类家庭常用有机清洗剂对阴沟肠杆、铜绿假单胞菌泛菌和粘质沙雷菌的清除结果仅为减少一半,相较于其他清洗方法效果较弱。考虑其残留效应,不推荐果蔬清洗中频繁或大量使用。
最后金小妹为大家提供一个盐水浸泡的参考比例:1升水50克盐,大概就是一瓶矿泉水加两盖子盐,浸泡5分钟冲洗后即可食用。
参考文献
[1] 魏超, 代晓航, 郭灵安, et al. 春草莓表面霉菌鉴定及其致腐能力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11):247-255.
[2] 魏超, 郭灵安, 代晓航,等. 草莓表面典型微生物鉴定、16SrDNA同源性分析及附着能力研究(Ⅰ)[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3):2939-2943.
[3] 魏超, 郭灵安, 胡莉, et al. 草莓表面农药残留检测及其对微生物群落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6):2534-2538.
[4] 柳增善,任洪林,孙鸿斌. 食品病原微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5]胡永红,陈卫,欧阳平凯. 高效有益微生物生态制剂开发与利用——蜡样芽孢杆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6] Lindbäck, Toril, Fagerlund A , Rødland, Marianne Skei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illus cereus Nhe enterotoxin[J]. Microbiology, 2004, 150(12):3959-67.
[7] Ngamwongsatit P , Buasri W , Pianariyanon P , et al. Broad distribution of enterotoxin genes (hblCDA, nheABC, cytK, and entFM) amo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Bacillus cereus as shown by novel prim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8, 121(3):352-356.
[8] Gerald M. Sapers , James R. Gorny, Ahmes E. Yousef. Microbiolog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M]. CRC:Taylor & Francis.2011.
[9] 刘芳,兰全学,李碧芳,杨万颖.国内外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解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36(02):215-223.
[10] 周康. 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研究新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4):0589-0594.
[11] Stephen J Forsyth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Food[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2.
[12] Guillier, Laurent.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Models and Operational Readiness[J]. Procedia Food Science, 2016, 7:133-136.
[13] 李柏林, 郭剑飞, 欧杰. 预测微生物学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J]. 食品科学, 2004, 25(11).
[14] http: //browser.combase.cc/DMFit.aspx Combase
[15] 王军, 董庆利, 丁甜. 预测微生物模型的评价方法[J]. 食品科学, 2011, 32(21):26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