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道玉
发于2022.4.25总第1041期《中国新闻周刊》
得人才者得天下。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把识才、荐才、用才和养士作为大政方针。在众多辨别人才的典故中,伯乐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
人们把善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据说人间第一个伯乐是春秋时代的孙阳。楚王想得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下旨令孙阳寻找。他游访了多个国家,一无所得。最后,在从齐国返回的路上,他遇到一匹拉盐车的老马,正吃力地爬坡。奇怪的是,老马见到孙阳高声嘶叫,似有委屈。孙阳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匹千里马。后来,这匹老马果然驰骋沙场,为楚王立下许多战功。
现在,伯乐与千里马都成了代名词,泛指一切爱才者与慧眼识才者,以及杰出的人才。古人起用人才的佳话很多,近代慧眼识才的伯乐也不胜枚举。如:蔡元培发现梁漱溟,把仅有中学学历的梁请到北京大学任教;徐志摩发现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顾颉刚发现中学生钱穆等。
“文革”后,中国人才凋敝青黄不接,当务之急是破格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以缓解学术断层的问题。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武汉大学率先创办了经济管理学院,我们亟须调聘管理学人才。我校派到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进修的刘鹰,写信向我推荐了杨小凯,讲了他在监狱自学成才的故事。凭直觉,我判断他一定是一位杰出人才。于是,1981年我亲自到长沙拜会了时任湖南省委第一*毛致用,请求他将出狱不久的杨小凯调到武汉大学任教,并希望湖南省委正式给杨小凯平反,毛致用答应了我的全部要求。之后,我又拜访了杨小凯之父杨第甫(庐山会议后被列入反党集团成员之一),希望他支持杨小凯到武汉大学工作,他表示支持,并感谢武汉大学的惜才之举。
1982年3月,杨小凯正式调到武汉大学,妻子女儿一同随调。当年7月被破格晋升为讲师。他首次开设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论初步》两门课,两年内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1983年7月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量经济学中心主任邹至庄教授来武大讲学,与杨小凯交流后,邹教授非常欣赏他的才华,邀请他去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可是,由于杨小凯坐过10年牢,党委常委多数人不同意他出国,我力排众议,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批准他去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次年又批准他的妻子和女儿到美国陪读。
1988年9月,杨小凯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又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接着被聘任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终身教授。1993年当选为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由于他的“超边际分析方法与理论”研究处于世界最前沿领域,2002年和2003年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可惜他罹患不治之症,于2004年7月7日逝世。他是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或早已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我获知这一不幸消息时,立即向他的夫人吴小娟发去了唁电,并附上了三首悼念诗,其中之一是:十年铁窗苦自学,/横贯中西博与约。/喜有伯乐识良驹,/珞珈山上露头角。
杨小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罕见的天才,他的人生经历,受到的磨难,成才的经验,发现他的曲折经过,都堪称绝无仅有。如果要说杨小凯的伯乐,于光远先生把他调到经济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刘鹰向我推荐了他,把他调到武汉大学的人,力排众议派他出国的人,他的博士导师,推荐他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的人,都是他的伯乐。
唐代文学家韩愈《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非常符合辩证法的,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需要有伯乐式的爱才者去发现,使他们得以人尽其才,不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的伯乐,让杨小凯式的天才不再被埋没!
(作者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