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简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7 09:36:24

我们在看别人故事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表达我们的高见。

“你这样做不对,你自己看得不清楚,我在旁看的很清楚……”

其实这句话除了用在别人身上,用在自己身上也很有必要。

一个人困在局里,思维与视野都受到局限,看问题容易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片面性。

把自己拉到局外面,做自己的旁观者,你将拥有更高的人生维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简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1)

01

一个宝妈,面对孩子的不听话,逼得大吼大叫,甚至不得不对孩子一顿暴打才算了事。

此时的宝妈困在局里,情绪失控,缺乏理智,根本没办法有效应对。

就好像,驴的头上被绑着一个胡萝卜,无论他怎么往前走,他都够不着,吃不到这条胡萝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简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2)

局里,局外,景致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把自己抽离出来,给自己定义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假设是一位智者,再来看局中的事件。

此时的你是一个智者,你看到有一个妈妈被她的孩子气得暴跳如雷。

作为智者的你,你会给这位妈妈什么建议呢?

这位妈妈除了暴打孩子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呢?

局里面的妈妈,被情绪所控制。

局外面的智者,是情绪的主人。

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必有偏差,只有保持中正、客观,才能想出有效的办法。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简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3)

02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决定,心里忽上忽下,拿捏不准,举棋不定,最终还是通过别人来帮自己下决定。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别人给的任何建议都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的,是基于他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并不一定可以与你的身份定位,性格特征等相匹配。

做自己的旁观者,拿回自己的决定权,只有你,也只能由你来代表你自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简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4)

同样的,把自己抽离出来,给自己一个智者的身份,再来分析事情。

此时的你是一个智者,你看到一个“自己”在面临一些决定,你会如何跟他分析,如何给建议他?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你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要你相信,你一定可以。

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使用“抽离法”,用第三者的自己,看待你本人的自己。

做自己的旁观者,看问题更通透,拥有更高的人生维度。

学会了吗?

[微风]关注我,每日与你分享更多的个人成长干货。[微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