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说的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
被你嫌弃的耳屎其实一直在保护你正常的外耳道都有耵聍分泌形成,一种是干性的薄片状的,一种是油性的像枣泥一样的。这两种都是正常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而已。
实际上,耵聍并不是“坏东西”,而是“有用的废物”。耵聍可以粘附灰尘、皮肤脱屑,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耵聍富含脂肪酸,使得外耳道维持偏酸性的环境,而健康的外耳道环境维持就要求微酸性。如果这种微酸性环境遭到破坏,就容易患急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等感染性炎症。
所以,耵聍如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尘埃、飞虫等异物侵入耳内,保护耳道和鼓膜。因此,外耳道内有适量的耵聍存在,是正常和必要的,能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
耳屎是如何产生的?这要先从耳朵的构造说起,人耳分为三个部分,即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屎主要是在外耳道生成。
外耳道表面覆盖一层正常的皮肤结构,分布有正常的皮肤附属器,例如耳毛、汗腺、皮脂腺以及耵聍腺。
耵聍腺均匀地分布在外耳道外1/3段的软骨部,会分泌蛋白质和脂肪酸。皮脂腺、汗腺分泌皮脂、汗液。
外耳道皮肤经常脱屑,这些分泌物、皮肤脱屑跟外界的细菌、粉尘混在一起集结,就形成了耵聍,老百姓叫它耳屎。
PS:耵聍分干性耵聍和油性耵聍两大类,与种族有关,黄种人多为干性耵聍,白种人多为油性耵聍。
耳屎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如果外耳道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障碍,逐渐聚集成团,会阻塞外耳道而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引起疼痛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叫耵聍栓塞。
依耵聍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状,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
完全阻塞者可引起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鼓膜可引起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游泳或洗澡时耳道内进水,遇水膨胀可导致听力骤降。
经常挖耳屎危害多正常情况下,外耳道耵聍可自我脱出,有一定的自洁功能,不需要经常或频繁挖耳。
经常或频繁挖耳会对外耳道造成损伤,掏耳勺等工具每天摩擦外耳道皮肤,造成皮肤磨损,容易引起痒痛。经常挖耳会破坏外耳道的微酸环境,导致外耳道发炎感染。
耳痒者,越挖越痒,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用的工具粗细不合适或硬尖锐利工具,会划伤外耳道皮肤,也可能把耵聍推向外耳道深处,更容易导致耵聍栓塞,引起疼痛、听力下降加重。
这才是处理耳屎的正确方法一般正常情况下,耵聍借助于咀嚼、张口等运动或睡眠姿势的转换会自行脱落排出,无须清除。耵聍过多阻塞耳道即耵聍形成栓塞,影响听力、疼痛,应到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由医生通过专业的操作将耵聍取出。
较小或片状者,医生可用镊子或耵聍钩取出,或用硼酸洗液冲洗耳道,或用吸引器清理吸出,操作过程应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
若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其他滴耳液,滴耳3天后耵聍软化,再找医生冲洗耳道或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