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掏耳朵的话题频上热搜,#千万不要用小拇指掏耳朵了#、#没想到耳屎竟然会越掏越多#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既然大家对这个这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也来聊一聊这个有用的“屎”,说说掏耳朵的那些事儿。
所谓耳屎又称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正常代谢产物,是人体正常腺体分泌出来的物质,主要成分为角蛋白、醇类、脂肪酸、灰尘以及皮屑等,耵聍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
一般情况下,耳屎是干性的,呈淡黄色的油脂样物,随着空气干燥后可形成薄片样,且比较松散,可通过人体正常的张嘴、咀嚼、吞咽等运动而排出到外耳道口,一般可自行脱落。
而有些人油脂分泌较为旺盛,且黏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油耳。
油耳时耵聍较为黏稠,容易形成团块,形成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之后就会阻塞外耳道,出现外耳道炎、耳堵闷等不适。
因此,如果出现耵聍栓塞时,就需要去医院,由专业医生将耵聍取出。
总结的来说,干性耳屎一般建议自己定期处理即可,而油性耳屎则建议上医院让医生定期用吸引器吸取,自行掏理不容易掏干净。
01
耳屎是有用的“屎”
虽然说,现在全网都在挖呀挖,但是耳朵千万别随便挖,更不要总想着给耳朵做个“大保健”。
一定要记住,耳屎是有用的 “屎”,千万别“赶尽*绝”!
耳屎是皮肤的分泌物,是进化的产物,就如同流汗对于皮肤降温增湿一样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首先,就是具有防御功效,耵聍结成片状或堆状可以有效避免飞虫、蟑螂等进入外耳道深部和损伤鼓膜。特别是在户外和夜间,是一道很好的屏障。
其次,由于耵聍是由皮脂腺分泌,具有一定的油性,可起到润滑、保湿的作用。
它既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避免其过于干燥,避免受到真菌、灰尘等感染,也可以在外耳道进水时形成疏水层保护皮肤。
第三,耵聍呈酸性,可以维持外耳道正常的酸碱度平衡。
在临床上,急慢性外耳道炎症、真菌性外耳道炎,有研究认为不是发生了感染,主要是外耳道的酸性环境发生了变化,治疗的根本措施为重返外耳道的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