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当时,刘备在荆州新野小县,被曹操打败,逃到了江南。而此时,诸葛亮也正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隐居,没有出来辅佐刘备。后来,刘皇叔经过多次拜访,终于把诸葛亮请了出来,这才有了著名的"三顾茅庐",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那么,"三顾茅庐"到底是哪三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公元208年,刘皇叔带着关羽、张飞,还有赵云,一起来到卧龙先生诸葛亮的住所。此时的孔明,刚刚完成隆中的规划,正准备出山辅佐汉室。于是,他热情地接待了刘皇叔。不过,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他们只能暂时借住在一个叫作草庐的简陋房子里,所以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拜访。
第二次:公元211年,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双方僵持不下,互有胜负。这时,有人向曹操献策:可以派一个人去游说孔明。这个人,就是徐庶。于是,徐庶便前往卧龙先生的住所,再次请求诸葛亮的出山。这次,孔明还是拒绝了。不过,他告诉徐庶,只要自己答应,将来一定会帮他。就这样,两个人又谈了一夜。第二天,徐庶便离开了。临走时,他对诸葛亮说: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拜见。
第三次: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此时的曹军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北方地区。而此时的蜀汉却还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益州牧刘焉病重,临终前,他把儿子阿斗托付给了丞相张裔。张裔为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决定亲自前往荆州,将阿斗迎到成都,然后让诸葛亮来辅助太子,共同治理国家。然而,当张裔到达江夏郡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母亲去世了。这时的张裔悲痛万分,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并立即启程,赶回益州。临行之前,他给好友司马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奉孝。如今孝已去世,我心中十分难过,恐怕不能如约赶到。您能不能替我去一趟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