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明
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向来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清代以后,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此时正是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含苞待放或绽蕾盛开。
古代书家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有的选择在花朝节这一天大量创作,传世的历朝历代关于花的书画印作品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 黄庭坚 行书七言诗《花气薰人帖》
宋代 黄庭坚 行书七言诗《花气薰人帖》局部
李清照的《声声慢》,叠字运用堪称一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殊不知,她老人家对重字的运用也无人可敌,《残花》诗写道:“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一首诗共有17个花字,用在“花朝节”,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直以来,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向来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需要说明,清代以后,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此时正是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含苞待放或绽蕾盛开。然而,现在说到花朝节,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可能不知道。好在有很多的经典书画印作品,可以友情提醒。看来,古代书家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有的选择在花朝节这一天大量创作,也有很多历朝历代关于各种花的书法作品传世。
“花”字没有甲骨文,《说文》解释为“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由此意可知,应该是从“化”字演变而来。《汉书•张衡传》中说:“百卉含蘤”,后有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花”和“华”至今在篆书中不分。《说文》解释“华”字言:“荣也,从艹从。”二字繁体都写作“华”。简化之后,原本可以看到的枝繁叶茂形象,没有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如久负盛名的荷兰郁金香,日本则被称为樱花之国。武汉和南京也有樱花,乃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每个城市都有市花。空气中常常弥漫着桂花的清香,这是杭州秋天特有的味道。广东中山小榄镇有菊花节,五年一小庆,六十年一大庆。想当年,武则天曾经想逼迫洛阳牡丹低头,最终没能使之屈服。
明 祝允明《行书牡丹赋》(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祝允明写过《牡丹赋》长卷。这件作品,不像老祝其他作品,擒纵有力、狂风骤雨,而是比较温柔,可能那一刻,在祝的心底涌动着柔情。同样位列“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有关花的作品有很多,《落花诗册》反复书写,既有行草,又有行楷,不仅有《月夜观玉兰》这样的浪漫之作,也有83岁时书写的《梅花诗》,可见精力过人,老而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