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光唐诗写的好,古文更是精彩。我们之前上学的时候,对于他的《师说》,《马说》等等都是记忆深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的经典之作。而他一篇关于千里马的论述更是经典之作,更是他不平则鸣的代表作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古文就是韩愈的《马说》,堪称是韩愈最牛的一篇古文。全文151字中有10个“马”,当年都是要求熟读并全文背诵的,如今过去这么多年,还能背过去多少?
这篇古文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受到那么高的赞誉,就是因为韩愈在其中倾注了人才的观念。文章的一开头就下了一个定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了贤君明主和能干大事的人才之间的关系。全文都是依照这十个字来展开论述。
先是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这个世界人才到处都是,只可惜伯乐不常有,只可惜慧眼识英才的人不多。虽然人才众多,但是大多数“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根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才华,只能被埋没,乃至于郁郁而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道出了千百年来人才被埋末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没有给他更好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大展宏图。所以,只能导致这些人才被埋莫,以至于“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连普通人都比不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一句是对千里马的不公平的待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最后却在宣称天下无马,天下没有千里马。
这是这篇文章中最有说服力的句子,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今天我们都说是金子都会发光,但是韩愈告诉我们,金子它发光也需要特定的环境。这篇古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也有着韩愈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心中很是不平衡,所以才写出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