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要说交情最深,且有文字记载的,有以下几位,一是管夷吾和鲍叔牙,人称管鲍之交;二是孟良和焦赞,人称“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今天咱们以上这两位都不说,说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人,叫俞伯牙,他本是楚国人,却在晋国做官,做到了上大夫一职,这个官可不小了,放在现在大约相当于国务委员了,妥妥的省部级别,一次晋国国王需要人到楚国进行友好访问,俞伯牙便讨了这个差事,一来是和楚国国王进行一下正式的会晤,二是到了家乡,会会许久未见的亲友,给老祖宗扫扫墓,到了楚国,办完了正事后,又和一些亲友见了面,一起吃了饭喝了酒。
虽然是故乡,但是俞伯牙是晋国的官员,也不敢久留,这天他和楚王来辞行,楚王设宴款待,对他十分的尊敬,临走的时候,楚王又赠给了许多黄金绸缎和四匹马拉的豪华马车,但是俞伯牙心想:我来的时候就是坐马车来的,回去的时候准备坐船回去呢,顺便看看家乡的山川河流,以作为念想。于是他编了个瞎话给楚王说:臣来的时候一路车马奔波,患了疾病,不能再乘坐车马,臣准备坐船回去,顺便能在路上求医问药。楚王又在水师那里拨了一大一小两艘快船,俞伯牙坐在大船上,仆人和行李在小船上,就这样,楚国的群臣把俞伯牙送至在江边,互相弓手告别。
俞伯牙是个风流才子,见到无限的风光,正中他的下怀,每日高兴得很,这天走到了汉阳江口,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忽然狂风暴雨,大船不能行走,便停泊在山崖旁,说来也怪,不一会便风停雨骤,云开雾散,天空中出现了一轮金黄的明月,在雨后月光显得格外的亮,俞伯牙心中顿时一爽,便让童子把琴摆在桌面上,弹起琴来,一曲还没弹完,只听得“当”一声响,琴弦断了,俞伯牙心中一惊便认定有人听琴,问童子说:现在在什么地方。童子回答:在山崖之下。俞伯牙心想,这要是在繁华的地方有人听琴还说得过去,这荒山野岭的哪有什么人听琴呢,莫不是有强盗知道我得到这么多金银财宝,来抢财宝呢?便喊两边的侍卫:走走走,大家与我一起登上山崖看一看。
大家摩拳擦掌正要登上山崖之时,有人喊:船中的大人,不必疑惑,我不是强盗,只是一个樵夫,刚才正在山中砍柴,下起了大雨,躲在岩石下避雨,听见您弹琴,便听了一会。
俞伯牙大笑:“你一个山中砍柴的人,也敢说“听琴”二字,你懂个什么,算了,我也不和你计较了,侍卫们,把他撵走吧。”
砍柴人却不走,在山崖上喊道:“大人,您不知道‘十室之内,必有忠良’‘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的道理吗,大人您要是说这山野中没有听琴的人,那么这山野中也不该有抚琴的人了”。
俞伯牙一听,心中暗想:此人不简单啊。便高声喊道:“既然是听琴,先生可知在下弹奏的什么曲子吗。”
砍柴之人回答道:“我若是不知道,便也不听了,大人弹得是孔子叹颜回的曲子啊,曲词为,可惜颜回命早亡,叫人思念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大人到这一句便断了琴弦,我还记得下一句是,留的贤明万古扬”
俞伯牙高兴到:先生果然不是俗人,隔着山崖说话多有不便,请先生登船细谈。
砍柴人下船来,见到俞伯牙,施礼后落座,伯牙问:“刚才在崖上听琴的人就是你么?”
砍柴人:“不敢”
俞伯牙:“我问你,你既然听琴,想必知道琴的出处吧,这琴是什么人造的,弹他有啥好处呢”
砍柴人:“大人,请容我慢慢道来,这琴乃是上古的伏羲所做,他见凤凰落在梧桐树上,才知道梧桐是树中的良材,将梧桐砍下,分为三段,拿上面一段用手轻轻地叩响,感觉声音太清淡,扔掉了,拿下一段叩击,感觉声音太过浊闷,扔掉了,把中间的一段拿来叩击,声音不清不浊,而且重量也正好,便把它放在长流水中浸泡了七十二天,取出来让知名的工匠做成乐器,名为瑶琴,瑶琴的外观为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长三尺六寸六分,最开始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内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因为五弦琴表达不出对伯邑考的哀思之情,便加了一根弦,声音比较清幽哀怨,后来武王伐纣又加了一根弦,声音激昂,后来人也称为文武七弦琴。”
俞伯牙非常吃惊,忙把琴弦整理好,弹奏了一曲自己写的曲子
俞伯牙:“刚才我弹得如何”
砍柴人:“大人意在高山,志在流水”
俞伯牙听到这里,便与砍柴人施宾主之礼,连说:“失敬失敬,要是以衣帽取人,岂不是要误了天下的贤才,先生高名雅姓?”
砍柴人:“不敢,在下姓钟,字子期,不知大人叫什么,官居何处?”
俞伯牙:“在下姓俞,字伯牙”
钟子期:“原来是晋国大夫伯牙大人”
俞伯牙让童子倒茶,又让侍从们做菜。
二人饮酒弹琴,聊了一夜,不知东方之既白,互相拜为兄弟。
再后来,俞伯牙,钟子期又发生了什么事才传唱至今的,咱们以后再讲。
大家请关注我,看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