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图片,爱莲说原文繁体版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17:41:35

漫长假期,似乎只有两件事:核酸和读书。

今天读《爱莲说》,有几个小问题,觉得有趣,就写下来,也许同好者会觉得有趣。

原文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首先,分析一下句子结构。

第一句的主语是“予”,状语是“独”,谓语是“爱”,宾语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第二句的主语省略,补充为“人们”,助动词是“可”,谓语是两个动词性短语“远观”和“亵玩”,宾语呢?

其次,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注释。

课本把“香远益清”译为“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按照这个译文,则“清芬”为形容词。

课本把“亭亭净植”译为“洁净地挺立”。注“亭亭”为“耸立的样子”。

课本把“亵玩”译为“靠近赏玩”。又注“亵”为“亲近而不庄重”。

课本注“焉”为“语气词”。

爱莲说原文图片,爱莲说原文繁体版本(1)

最后,说说我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香远益清”的“清”字。

查“清芬”,意为“清香”;查“清香”,名词,“清淡的香味”,则:

例句一:“独坐挹(yì ,舀取)清芬”;

例句二,“总北釀清芬”;

例句三,“五月的夜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

如果把“清芬”解作“高洁的德行”,则:

例句一:“诵先人之清芬”;

例句二:“至今存清芬”;

例句三:“万古揖(jí,聚集)清芬”。

由此可知,“清芬”是一个名词,不能用于副词后面。此处的“清”译作“清新”或许更好。

第二个问题“亭亭净植”的“亭亭”。

查《汉语大词典》APP可知:“亭亭”可解为“高耸貌、直立貌、高洁貌、高贵貌、明亮美好貌”等。课本注“亭亭”为“高耸的样子”,单独而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联系下文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句,则可倒推此处“亭亭”并不是“耸立貌”,而是“高贵貌、美好貌”。

因为,人只有在面对高贵的人或物时才会产生这种感觉。每一个少男遇到女神,每一个少女遇到男神,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怯意。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既然贵为“神”,自然“美好高贵”,以至于凡人心生穷其一生也绝不可企及的念头。一个纯粹“耸立”的人,会让他人产生这种感觉吗?

第三个问题:“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亵玩”和“焉”。

课本注“亵”为“亲近而不庄重”,则“亵”字似乎作“玩”字的状语,这样“亵玩”就译为“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正好也与“远观”的组合方式相同。

查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字典》P1647:“亵”作“不庄重”解,为形容词,例句为“意甚亵”;“亵玩”作“不庄重地玩弄”。

查《汉语大词典》APP:亵玩,亲近而玩弄。

我无法理解的是,“玩弄”分“庄重地玩弄”和“不庄重地玩弄”两种吗?“亵”的本义是“贴身的内衣”,难道穿着“贴身内衣”去玩弄是“不庄重地玩弄”,而穿着“正装”去玩弄是“庄重地玩弄”?果真如此,那些流氓就开心了。所以,我倾向于《汉语大词典》的注释,即双动词“亲近和玩弄”。

课本注“焉”为“语气词”。我个人认为应该作介代兼词“于之”。

原文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试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却不妖艳,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长枝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新,高贵美好地、洁净地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于它和玩弄于它。

以上。

爱莲说原文图片,爱莲说原文繁体版本(2)

爱莲说原文图片,爱莲说原文繁体版本(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