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跳脚,还有更刺激的,不发补助也就罢了,还有地方给医护抗疫人员的奖励政策竟然是买房95折,鼓励医护人员和家属消费买房。
有无区分一线二线的必要?
• 1 月 25 日,国务院联合卫健委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财社〔2020〕2 号)》,以是否“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为标准,将临时性工作补助划分成两档;
• 2月10日,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首次在政策中提出“一线医护人员”的概念。其中明确要求,统计工作情况的范围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
但在“一线医务人员”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多地出现了浑水摸鱼的现象,陕西安康、海南陵水等地医院被曝出“领导补贴多于一线医护”,云南彝良甚至曝出“医护主动放弃30万补助”的争议新闻。
• 3月5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随即对此做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各项措施,向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测、转运、治疗等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倾斜,不得按行政级别确定发放标准;
•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明确了一线人员范围为“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求“对于前期因政策不明确导致发放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清理清退或按照规范及时发放到位”。
从政策走向看,其实中央也一直在对一线进行明确,力求精准发放,体现公平、杜绝浑水摸鱼。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就是一同抗过疫的医护英雄,会不会因为自己是一线的就看不起二线的?而且还希望能在补助上也体现这种差别?
就有医生表达了他对一线和二线之分的看法。
也就是说,算不算一线,不是取决于医护人员抗疫工作性质,还得看“机遇”——能不能遇上病例。
若遇不上,那就抱歉了,你再辛苦,可能都不算一线。
值班50天的医生,被认定在“一线”的时间仅为1天,原因是他上班期间只遇到了1个疑似病例;那对坚守在岗、奋战“疫线”的夫妻则因为没遇到病例,连被盖章“上一线”都难。
也难怪那位值班50天的医生感慨:感觉领补助“就像买彩票一样”。
这种一切以是否接触病例为唯一原则的政策导向显然是一刀切了,他忽视了那些所谓的在二线的医护人员的风险和工作量。
抗疫英雄需要花式配套奖励,怎么奖励都不过分
上述《1·25通知》指出:“补助资金由地方先行垫付,中央财政与地方据实结算”;2月14日,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称,一线医护人员发临时补助由“中央财政负担”。
这只是中央的普惠制奖励,还需要地方的配套奖励比如:
- 2月12日广东省慈善总会向421名参加抗疫一线的广东医疗队队员每人发放1万元补助金,并向队员家属各发放慰问金6000元。
- 安徽省提出,对参与疫情一线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人员,再给予每人6000元的一次性慰问补助。
- 2月13日,山东省提出,对赴湖北参加疫情防治人员,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对省内参加疫情防治一线人员,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
- 2月17日海口市对支援湖北医护人员每人给予一次性慰问金1万元;对在防控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给予一次性慰问金2万元。
- 2月22日湖北地区额外提出将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提高 1 倍,薪酬水平提高 2 倍。
- 3月2日天津提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援湖北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相应标准提高1倍,临时性工作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
- 3月11日四川援湖北医疗队(含疾控,下同)医务人员援湖北期间,按每人每天600元予以补助。
- 3月12日吉林对政府选派到湖北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600元,同时薪酬水平(档案工资)提高2倍,自出发之日起至返回之日止。
除了地方配套奖励外,还应该有各自医院的奖励,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