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娘上轿回头看意思,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21:55:58

大姑娘上轿回头看意思,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什么意思(1)


我国流传着很多“新姑娘坐轿子”的民间传说可有意思啦! 听说在乾隆时期就有新娘子坐轿子风俗。乾隆二十年前,女儿出嫁,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贫民人家,普遍是不坐轿子的,流行骑毛驴。那为什么后来就坐轿子啦呢?

乾隆二十年后的一天,乾隆皇帝因黄河问题视察筑堤的情况,他来到河南郑州市的中牟县,徒步观赏这里的先贤古迹,顺便考察一下这里的民间风情。

这天下午,他在中牟县的县衙外观赏风景,只见荷花粉红艳丽,闻一下还有一股清香;池塘边垂柳依依,清风细细,看得让人如痴如醉,便随口吟诵起了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诗。

大姑娘上轿回头看意思,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什么意思(2)

在乾隆皇帝一帆自嗨之后,从县衙门口,左边的方向,突然迎面走来一支迎亲的队伍,那响声,吹吹打打,鞭炮响亮,披红挂彩,热闹非凡。皇帝只是转头一看,回头依然在欣赏眼前的景色,过了一会儿,那声响安静了下来。

迎亲的人停在路口不能直接过去,一是有皇上在不敢冒犯,二是因为皇上的轿子停在县衙门口过不去,当官的对迎亲的队伍大声说:“ 当今圣上在此,你们还是绕路吧!” 说完派衙役去哄那些人。

坐在毛驴上的新娘没有慌,她十分平静而又理直气壮地说:“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当今皇上,俺也不会让路的!”

乾隆皇帝一听想:“嘿! 这小小的中牟县竟然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 他随即转身走上前去对那些衙役讲:“ 你们下去吧!” 后又向左边望了望,只见五米开外,在毛驴上坐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乾隆看了一会儿,笑了,说:“ 你不让路也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那新娘想都没想问:“ 什么条件?” 乾隆说:“ 很简单,我出一副上联,你对一副下联,对完下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

如果你下联对得好,诗又作得好,我不仅不治你冒犯君王之罪,还让你坐我的轿子送你到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 那新娘听了乾隆的话,微微一笑:“ 一言为定,请出上联。”

大姑娘上轿回头看意思,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什么意思(3)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上联是: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

新娘听了上联,立刻对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一听,拍手赞赏说:“对得好!对得好!小姐,再请你以黄河岸边卧着的那个铁水牛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新娘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诗:“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乾隆一听这首诗,大喜过望,他大声说:“小姐不仅容貌娴雅,气质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诗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后,乾隆亲自为若莲掀起轿帘,请她上轿,并御笔亲书“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几个大字,赏给若莲,以示褒奖。

说完了新娘为什么坐轿子的由来,我们再来看看,大姑娘为什么要坐花轿? 在这又是一个民间故事,还跟神话故事里的轩辕黄帝有关。

在很久以前,轩辕黄帝有了头一个女儿,本来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奈何一出生,她就不见了。他出去方便,把女儿放在石洞洞头不见啦,这弄得他十分懊恼。

大姑娘上轿回头看意思,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什么意思(4)

过后,他又跟相好的生了两对可爱的女儿;一对是头年生的,另一对是第二年生的。 这次轩辕黄帝精明了,就不把她们放在石洞洞头啦。 他就找了一些树藤编了些篓子,把女儿拿来装在里头,四个女儿装四个篓子。

他们两口子都是到山上去打野物来吃。可那些野物也不是好打的,两口子要吃又要拿来喂娃儿,不够吃,只好挨到一个一个地喂。

轩辕为了照顾到每个孩子,就先从大的开始喂起,这回把野物打来,大的吃了就打个记号。

用啥子做记号呢,就扯点映山红,插在篓子高头。喂老二就用栀子花插在篓子高头,老三就用芙蓉花的树叶插在高头;喂到老四找桃子花丫枝插在高头,这才不会搞错。

随着这几个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又遭一些人惦记啦,有些人打主意偷他这几个女儿。这些人就想:“哪个好偷呢?”

这几个女儿轻重都不一样。二女儿,倒还不轻不重的,两个人抬起就跑了,大女儿重些,两个人抬起跑不赢,就用四个人来抬。三女儿轻些,就一个人背起走的。

轩辕的几个女儿又被别人偷跑了。偷的人还说是用花轿抬的,什么花轿啊,那是轩辕喂娃儿打的记号。

到后来,人们想要别人的女儿,都要用花轿去抬。有些地方不用抬,用人背,那可能是习俗吧,也可能他们喊不起大轿子。

不管大轿子、小轿子,凡是成亲抬的花轿,前头都要弄些花来插,因为那些花是轩辕打的记号,后来民间就把它当作结婚点缀的方式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