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什么意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正确含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22:50:36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在封建时代,为什么有的老百姓可以为自己的君主拼死守护城池?

答案就是,统治者愿意藏富于民,给予百姓足够好的待遇和尊重,老百姓便可以与他同心同德,愿意舍生忘死地追随他。

赵襄子就是这么一位得到晋阳城里百姓拥护的君主,正是老百姓愿意为他拼死守城,他才能战胜智伯,获得胜利。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赵国的君主,赵简子(就是赵襄子他爸)任命尹铎为晋阳的一把手,尹铎找到赵简子问到,您派我去晋阳抽丝剥茧般的搜刮财富呢?是不是要我去挣穷鬼的钱?还是施恩于民,作为保障之地呢?

这段史料挺有意思,“茧丝”比喻形象而深刻,“茧丝”是蚕宝宝结茧时吐的丝,蚕宝宝的生命历程只是工具,蚕宝宝所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被剥夺,剩下的只够自己维持生命。对于蚕宝宝来说,生命不止,抽丝不止。

尹铎也是一个直臣,竟然敢用质问的口气跟领导说话,换做是心胸狭窄的领导早就被穿小鞋了。

但赵简子仍然对尹铎委以重任,让他建立赵国的保障,可见赵简子不是庸主,能接受臣下的逆耳忠言,尹铎也完成了赵简子的期许,把晋阳建成了赵国的保障。

那么尹铎是如何建立保障的呢?答案就是藏富于民。具体方法就是原文说的“尹铎损其户数”尹铎上报晋阳城中居民的户数时,故意往少了报。

这样晋阳城里的老百姓就可以少交很多赋税,多余的钱财就留到了自己手里。

城里的老百姓到周围的国家一打听,对比,自己竟然少交那么多的税赋,瞬间就拥有了巨大的幸福感,因此就会对赵国更加忠诚。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赵简子对无恤说,无恤也就是未来的赵襄子,如果遇到危难,你不要嫌尹鐸地位不高,不要嫌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晋阳作为最后的归宿,在那里一定能保护你的周全。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智伯亲帅韩、魏攻击赵氏,赵襄子匆忙出逃,问左右,寡人要往哪里跑?

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随从的人出主意说,长子城最近,城墙坚固而且完整。

赵襄子说,老百姓刚精疲力尽把城墙修好,又要他们为寡人舍命守城,他们能和我同生共死吗?否掉了随从的建议。

随从的人出又主意,邯郸城里仓库充实。

赵襄子说,(浚者,煎也)搜刮民脂民膏才能使仓库充实,又要他们为寡人舍命守城,他们能为我出生入死吗?否掉了随从的建议。

最后,赵襄子拿定主意,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属地,尹铎对待百姓宽厚,那里的老百姓一定能和我同舟共济。

由此可见,城墙和粮仓并不是守城的关键,关键的还是民心。

有了民心再大的困难都可以解决,失去民心,空有坚固的城墙,丰满的粮仓也无法抵御敌人的进攻。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韩,魏三家围住晋阳,城墙头还差三版就全部淹没了;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孽生,人民没有背叛之意。

为什么在这个生死的关头,老板姓仍然没有背叛赵襄子的意思?

因为,尹铎确实做到了藏富于民,对百姓宽厚,得到了民心。

假若尹铎有私心,借着自己是一把手的机会使劲搜刮民脂民膏,损公肥私,巧立名目,把税收到了30年之后。

绝大部分人都欠着赵襄子30年的贷款,如果按30年还款的话,要还的利息竟然和本金一样多。

如果真是这样,智伯只要在城下大喊,破城之日,你们欠赵襄子的钱就不用还了,你们会受到良好的待遇;这时城里的老百姓还有心情守城吗?还会拼命吗?

肯定是做做样子,敌人进攻的时候肯定朝天放枪,甚至会朝以前欺负,压迫,剥削过他们的人打黑枪,谁会为了剥削自己的人拼命啊…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为什么晋阳城里的老百姓能够舍命守城?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对比过,天底下那么多诸侯国。

只有在晋阳自己才能受到最好的待遇,交最少的税,自己创造的劳动果实大部分留在自己手里,在晋阳,他们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拥有的幸福感和尊严!

因此,他们才会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守护城池,万众一心。面对拥有民心的国家,侵略者即使强攻也会*敌一千,自损八百,占不到便宜。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管子·牧民》中的四顺,原文如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翻译: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

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

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

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怕,仅凭*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

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司马光也许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统治者能善待百姓,不要过分的剥削百姓,圣人之心,为生民立命。

司马温公用心良苦,但是古代无数的统治者并没有吸取这条教训,放任皇亲国戚巧立名目,鱼肉百姓。

当出现“万亩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现象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

民不聊生之日,朝代更迭便变成了必然,只是可怜的是天底下的老百姓又要跟着受苦了,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大家喜欢像这样阅读《资治通鉴》吗?赶快关注微信公众号“生史看淡”吧,不要错过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生史看淡”,就可以领取全译版《资治通鉴》电子书,原文及翻译共计5900多页,欢迎大家来*扰哦!

让我们一起学习《资治通鉴》,领悟《资治通鉴》里的人性和智慧。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什么意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正确含义(1)

"生史看淡"把人性放到太阳底下晒晒!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