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我理应为此写点什么,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几乎是全球80亿人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全世界的老百姓也都是“地球村民”,也都是“以食为天”。吃饱了饭才能干别的,其它事都是“吃饱后撑的”。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还配叫文明?
我虽关心粮食安全,但还是个外行,刚好这次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1973、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粮食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1979年11月,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鼓励农村人民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
近几年的主题有: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今年的主题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农业与粮食生产其实也符合“熵增定律”。在人类历史上,地球上的动植物包括农作物的品种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目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球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也就是说,相较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全球增加了1.22亿饥饿人口。看了这些数字是不是觉得很恐怖?但这就是真相,全世界还有7亿多人面临饥饿!
2021至2022年间,尽管全球饥饿人口的增加态势已经得到遏制,但还有很多地区在粮食危机中越陷越深。2022年,亚洲和拉丁美洲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进展,但西亚、加勒比和非洲的饥饿水平仍在攀升。非洲大陆首当其冲,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多。
按照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2022年,1.48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农村地区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为35.8%,高于城市地区的22.4%。 世界距离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越来越远!
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据报道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人民在“吃饱喝足”后,千万别忘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同时要惦记着亚非拉同胞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所以我们也别吃得太撑了。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崇尚节约。减少浪费就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据统计,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同胞们,切记:大爱无疆,节俭是德,浪费可耻!#秋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