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比较陌生,它已逐渐被人遗忘。寒食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到了宋元时期,寒食节就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了。
寒食
按照中华万年历,寒食节的时间是在冬至过后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历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差不多,而且都是以扫墓、祭祀、缅怀为主要活动行为,在社会的逐渐发展中,两个节日便被混合在一起。虽然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但两个节日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祭祖节。清明节不等同于寒食节,相传寒食节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了缅怀名臣介子推而设立。寒食节因介子推罹难当日全国上下被禁止烟火,君臣百姓皆吃昨日冷饭菜(寒食)而得名。到了唐代时,寒食节分为三天,分别名为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出,寒食节是一个节日,而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古时候寒食节习俗:祭祀
前文已介绍到寒食节是由纪念介子推而得来,所以古时候人们在寒食节这天上坟扫墓,上香,烧纸。祭祀活动成为寒食节的一大显著特点。
踏青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记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引文中提到的方晴游览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踏春,这一活动盛兴于唐宋。
踏青
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更是写出了平常百姓与官宦家庭在寒食节这一天的明显差异: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除此之外,韩翃的另一用意是暗指朝政败坏,因为在中唐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用含蓄巧妙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但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为所欲为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干,令官嫔辈戏笑以为宴乐。”由此可见,在官宦家庭中,寒食节还有荡秋千这一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