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7 15:01:18

我们对于《春秋》的第一印象,来自孔子的编撰的史书。是依据鲁国史官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报导的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记录。后世,为了叙事方便,便用《春秋》书名代替历史。一提“春秋”而知历史,一读《春秋》而晓古今。

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1)

为什么要叫“春秋”呢,而不叫“春夏”“夏冬”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时间的概念。

在中国商代,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周才分一年四季。甲骨文中,“春”字是这样解释的,由日和木、林组合。代表有充分阳光可以种植或者林木生长茂盛的意思。而“秋”字呢,由火与禾组成,《说文解字》是禾谷熟也。是收获的季节。从春种到秋收,有始有终,古人就两个季节,所以后世推断,根据甲骨文中的商代,春季包括冬天,秋季包括夏天。言春秋等于言四季。“春夏”与“夏冬”不能具体反应农业社会的特点。

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2)

二,祭祀的作用。

《吕氏春秋》对于春秋两季特别记载。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这个时间,天子要祭典山川林泽,要禁止伐木,不要打猎。而秋呢:先立秋三日,太史谒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这时要率大臣们朝西方祭典。这时修整兵器,可以讨伐有罪的人。天子要品尝农民要献上五谷,然后吩咐开始收获农作物。从这个可以判断,春秋在古代季节中的重要性,是夏冬不能比的。一提“春秋”,让心里会产生重视的感觉,因为是祭祀的季节。

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3)

三,学习的作用。

在《礼记·王制》中记载: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

《礼》与《乐》在中国儒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懂“礼”,何以治天下,不明“乐”,何以明事非。礼乐制度是周朝最重视的制度,是周王朝的根本 。孔子一生都在号召“克己复礼”,恢复周朝制度。当听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八佾是天子才有的奏乐舞蹈,家臣敢用说明已经越礼了。所以孔子说礼乐崩坏。用“春秋”而铭史而知“礼乐”,假若以“春夏”以命名,历史会少了许多承载。

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4)

以上三点,仅是个人分析。不能完全阐明“春秋”的定义。我们应该明白古人定下事物的名称有着很多喻义,只是我们距离远了,无法理解。我记得孔子有句话叫名正则言顺。因为名字正了,所以一切都能顺从天意。而用“春秋”称述历史,是正名的力量。我们读《春秋》能感觉历史的厚重,可以穿越千年与先贤们对话。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春秋”,一切都不能更改。

古人怎么分辨季节,古人是如何知道四季的(5)

参考书目《吕氏春秋》《论语》《文字小解》许进雄著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少人对“春秋”代表历史,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春播、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季节。我国古人在农耕时期,不仅懂得抓紧劳作,而且怀着希望与感恩之心,安排重大的祭祀活动;各诸侯国编年史,也以春、夏、秋、冬时间为序,都称为“春秋”,故有“百国春秋”之说。

鲁国官修的史书所记内容包括各诸侯国的大事,后经孔子整理修订的《春秋》,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也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我国奴隶制社会解体时期,也因年史《春秋》而得名。所以历代史学家便将“春秋”作为历史的代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