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8 19:09:45

从澳洲大陆开始无法扑灭的山火,即引发全球各地灾难。上有天气,下有地气。天地不交,风雨不顺,万物不在其位,故而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人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诚不虚也!换言之,即今全球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全息论,蝴蝶效应等之科学论也!

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1)

在古老文化中,以阴阳文化,伏羲-黄帝-老子等一脉道家文化为传承,秉承“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口诀, 开创了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国古代圣王,仁人君子,高道大德,皆以秉修道德,教化众生为主旨,以期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与诸位分享几个故事:

故事1 孝敬的儿媳

清朝顺治甲午年三月,在晋陵这个地方住着一个人叫顾成的人,他的儿媳姓钱。一次在钱氏返回邻村娘家时,顾成所在的村子却发生了瘟疫,到处都有传染的情形,甚至连亲戚都不敢路过、不敢探访。不幸顾成夫妇也得了这种瘟疫,不久,几个儿子、媳妇等八人也都陆续染病,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钱氏得知公婆等人患时疫的消息后,急忙要赶回夫家照顾他们,可钱氏的双亲为了她的安全,极力劝阻,希望她不要回去。钱氏说:“丈夫当年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我岂能置公婆于不顾呢?如果我明知他们病危而竟忍心不归,那我跟禽兽又有何异?我一定要回去照顾他们,就算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她于是便赶了回去。

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2)

刚到家,就听到有鬼的说话声,说:“众神都护着这个孝妇钱氏来了,我们速速回避吧!”没多久,顾成一家人果然都痊愈了。

故事2 济世救人,扭转生死

再来说个千金良方的传说,一位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

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距京城也只有百里之遥。朝廷特派医组专员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

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接连死去,人人都心惊胆战,恐慌不已。即使再富裕的人,有钱也买不到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药可以治。

这下可难坏了宫廷上下各级官员,吓坏了宫廷内外达官显贵。世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刹时一文不值,能保命才是关键。可人们看着刚才还好好的人,一回头就已倒地身亡,惊恐麻木间,皆叹人生无常,如幻如梦。

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整日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他死死的封着,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御厨,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

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着城区内外,远近民舍。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横倒七歪的躯体陈列在大街上。

御厨看着,陡然悲情丛生,怜悯万分。垂泪叹息着:唉,功名何在呀?想我一代御厨,名满天下,却也难抵疫情。福祸旦夕,谁人可保?

御厨想了想,反正自己也是快要死的人了,守些金银和满仓衣物食粮又有何用?还不如舍给那些孤苦贫家,让他们吃饱饱的,好好的穿上遮体的衣服,也不枉人世一场。让不幸染病的他们可以体面的去见祖先。还是都舍了吧。人能动真念时,真是太珍贵了。

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3)

这样想着,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他做了决定:敞开酒馆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

很多富甲人家,看御厨这样一做,也纷纷效仿。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死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些。大家对疫情的怕逐渐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

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儿,满是关注,满是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的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回复了先前的红润。

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到: “大德善化千金方,济世岂用草药汤?天外玄功金丹做,观汝德至救疟殃。快接仙丹吧!”

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御厨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

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京城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德行善化中彻底解决了。皇上闻之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千金良方——德”,永远的留在历史中。

听众朋友,听了上面的两个故事,您还会认为修德与避瘟疫无关吗?这可真不是虚无缥缈、形而上学的事情。其实人世间的一切都由更高级的生命在掌管着,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心发一念,善恶尽皆知。神明要安排一个人的未来,就是根据我们前世的善业或恶报,以及今世的表现来决定的。一个善念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光明的未来。

当今的中国,许多人的道德下滑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人的底线,而瘟疫的流行也许就是上天的警告。只有从内心回归道德,回归善良,我们才有希望逃过劫难,走向未来。

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4)

中国民间传说,当上天决定降瘟时,会出现五位瘟疫使者,或疫鬼,奉命行使散瘟职责。他们将瘟疫散在何地,那一带就会出现瘟疫。根据一些记载看,并不是所有人家都会遭到瘟疫肆虐,有些家门他们就不敢进去。

故事3 状元少时吹笛 驱瘟疫使者

南宋状元赵逵很有风骨,力主抗金,拒绝秦桧重金贿赂,曾经遭到秦桧打压和排挤。秦桧死后,赵逵步入朝堂,深得宋高宗赞誉。

据民间记载,赵逵年轻时,还有过吹笛驱逐瘟鬼的故事。赵逵八岁那年,跟随父亲迁徙到资中盘石县北街居住。青少年时代,赵逵喜欢在夜里乘凉时,绕着大街吹奏笛曲。

有一年,资州发生瘟疫。一天,他照常吹着笛子来到茶肆,有一个老妇对赵逵说,最近有五人来店里喝茶,一见到你吹笛走过,他们赶紧各自回避。此后疫病停止了。人们猜想那五人正是五位瘟神使者。

后来有一位容貌很像炳灵公(东岳大帝第三子)的秀士来到茶店,叮嘱老妇说:“赵逵有济贫之心,日后必获善果。”说完,他就不见了。老妪就将这话转告赵逵,赵逵赶到庙里礼谢神明,忽然从空中传来神语声:“来年你必会大魁天下。”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果中状元。

历史瘟疫顺口溜,历史瘟疫典故(5)

故事4 富豪施药救人 积无量阴德 疫鬼不敢侵

清代刘奎(字文甫,自号松峰山人)所著的《松峰说疫》记载了一则故事。昔日,城中发生大瘟疫,有一位白发老人,教一富豪家买药,施舍给城里的百姓。不仅染疫的病人痊愈了,富豪全家也都免于疫病。

据说,有人看见二个疫鬼经过富家门口,彼此对视,说:“这个富人阴德无量,有善神保护着,我们怎么敢进去呢?”

对此,刘奎评价道:“阴德无量,这实在是祛疫的良方。世人应当记到心眼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