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这是一个“互文见意”的手法,意思是,今日见花开花落,明日也是见花开花落,花开花落都很短暂。同样是唐代的诗人,女诗人杜秋娘也写过,“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都是说人生短暂。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诗人进一步说明,虽然“葵花”花开时向日,意志坚定,但花落了,也只能委身苍苔了,没有别的办法。俗话说,“出名要趁早”,努力也要趁早,时间过了,你意志再坚定也无用了。
“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纵然是“葵花”这样不同于其他平凡花卉的鲜花,也看不了几日就得回去了。
也是啊!纵然是唐朝那么伟大的朝代,像盛唐那样,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时代,也仅仅只有一百多年,诗人是在感慨“葵花”的花开花落,但何尚不是在感慨盛唐的花开花落,一样无可挽回,只能一声叹息!
4.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梅尧臣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这首《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其六·葵花》,写的也是“葵花”的气节,但不是写个人修养的气节,而是写个人的民族气节,则更高了一个层次。我们来看这首诗: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
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葵花”的心啊,只要活着,它就不会背对着太阳,纵然是众多的杂草树立,也不能阻挡它。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写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是一种民族气节,超越了君臣气节。
“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这“向日葵”,看起来真的很像一根“节旄”,在思念着它的国家,只是它会零落掉,又有谁能扶持它呢?
一句,“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让我们想起持节在北海牧羊近二十年的苏武,这种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
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气节,比诗人刘敞的“独自倾心向太阳”的个人气节要高,更是比司马光的“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君臣气节要高。
5.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刘克庄相对而言,梅尧臣是北宋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就没有南宋人刘克庄理解得那么痛彻心扉。诗人从北宋末年到南宋,经历了太多的被俘、背叛、投降和背弃民族气节。这首《葵花二首·其一》,就是诗人对这些人的鞭挞: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纵然是像“葵花”这样的植物,相对于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它们的性情是固定的,反而是人心,反复无常,很难测量。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李陵、卫律都投降了匈奴,他们又都去劝降过苏武,为苏武所拒。像李陵、卫律之流,他们致死也不能像“葵花”那样,一心向着太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整首诗,感觉诗人是在对秦桧之流不识民族大义,置民族于危亡之中的汉奸行为的大力批判,而对苏武这种重视民族气节的民族英雄的呼唤!
6.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薛瑄大文豪范仲淹曾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明代诗人薛瑄则是与范仲淹的这种思想一脉相承,诗人处在江湖之远,仍不忘心系其君,写疏奏上。他在《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其十五》中写到:
耿耿江湖意不忘,频年草疏奏明光。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
“耿耿江湖意不忘,频年草疏奏明光”,“耿耿”,意思是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诚信守节的样子。诗人处在江湖之远,但心中有所挂念,仍然不能忘记心中的深意,所以,他年年会写疏上奏皇帝,为君分忧。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每到夏天,我在行台看风景时,最喜欢看向着太阳开放的葵花了。
一句,“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因为“葵花”象征了他那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
7.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朱诚泳相对而言,明代诗人朱诚泳的这首《黄葵花》,是比较纯粹的一首描写“葵花”,诗人观察仔细、用心,写尽了“葵花”的特点,可以说是纯粹写“葵花”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一读:
秀毓中央正色深,花开朵朵尽黄金。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