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二日,北宋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驾崩福宁殿,年仅25岁,没有留下子嗣,朝野上下顿时慌了手脚。
向太后急忙在福宁殿偏殿召集宰相章惇、次相蔡卞、许将和枢密使曾布等执政大臣,议立新皇。
向太后哭着说道:“朝廷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子嗣,议立新皇之事需要早早定夺。”
两朝元老、宰相章惇大声说道:“皇上无后,自有太祖、太宗皇帝兄终弟及的先例可循。诸王之中,简王赵似与大行皇帝都是钦成太后朱氏所生,年已17岁,当立为新皇。”
见向太后沉默不语,大臣们不敢附和,两眼一齐望着她。
向太后摇摇头说道:“诸王既无老身亲生的儿子,就都是先帝一样的庶子,何必一定非立朱太后所生?”
章惇心里清楚,向太后也许担心将来朱太后地位位于自己之上,不愿意再由宋哲宗同母弟继承皇位,于是顺水推舟说道:“礼制伦序立嫡,无嫡自当立长,诸王之中申王赵佖最长。”
“申王目疾,不可立。”向太后语气坚决,见没有人说话,语气缓和下来说道:“先帝曾经对我说,十一皇子端王赵佶有福寿之相,而且仁慈孝顺,我看可以立为新皇。”
章惇反对道:“端王做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曾布与蔡卞、许将见向太后脸色阴沉,一起劝章惇道:“还是听太后定夺!”
章惇见众人顺意太后,张了张嘴,觉得争辩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言语。
曾布说道:“端王虽然也已经18岁,但久在王府,不懂得处理军国政务,还得请太后垂帘听政,待新皇熟习政务再还政,方为万全。”
向太后垂泪唏嘘,良久才说道:“当年,哲宗十岁即位,太皇高太后垂帘听政,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端王已经成人,老身亦望六之年,真不应该身处危疑之间,操劳国事。既然如此,我看还是先召端王入宫,即皇帝位。”
太皇太后高氏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外曾孙女,宋仁宗皇后曹氏的侄女,宋英宗时里为皇后,是宋神宗的生母。向太后是宋真宗时老宰相向中敏的曾孙女,宋神宗时立为皇后。宋神宗驾崩时,嫡皇子褒王赵伸与庶长子赵脩、次子赵仅、三子赵俊、五子赵僩先后早殇,在高太后的主持下,扶立年仅十岁的庶六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向皇后晋封为太后。
由于宋哲宗年纪幼小,在宰相王珪的请求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在宋神宗病重时,就开始奉诏参与处理政务,一向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临朝听政后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恢复旧法,被王安石贬黜的范仲淹次子范纯仁、老宰相文彦博和苏轼、苏辙等人回到朝廷,参与政事,史称“元祐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