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宰相
刚刚坐上首辅的位子,张居正大刀阔斧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万历新政,这十年,是无人企及的高峰。
就连张居正的对头,明代思想家李贽也这样盛赞他:“古今宰相之杰”。
十年间,腐朽的大明王朝开始枯木逢春。
万历新政之前,国家每年亏损300万两白银。
而新政两年后,国家每年盈余300万两白银,十年后,中央库存1250万两白银,储存的粮食可用十年。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首先是推行考成法。
官员所有需要执行的决定,都必须明确完成期限,编号并登记在册,送报上级部门存档,到了期限再进行考查。
考成法主要考察执行能力,光说不练不行。
改革五年后,京师国库的粮食是隆庆元年的三倍。
考成法的推行,取得良好效果:上令下达,十分通畅,虽万里外,朝令而夕奉行。
其次,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把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合成一项,按亩折算缴纳银两。
易中天在《严嵩与张居正》一书中说:根据万历十年户部统计,全国隐藏和漏报的土地竟多达一百四十七万余倾,数量惊人。
内政蒸蒸日上的同时,明军实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张居正一边修筑明长城巩固国家防御系统,一边采取“东制西怀”的国防战略,打造另一条坚不可摧的隐形长城。
在平定南方倭寇之乱后,安排戚继光等抗倭名将北上。
戚继光守蓟州一线,既防俺答,又防土蛮;
西北用王崇古守宣大一线;
东北用李成梁的“辽东铁骑”驻守。
运畴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居正任人善任,软硬兼施,保证了北部边防的和平稳定,可谓妙计安天下。
短短几年,国库充裕,边界安宁,岁月静好。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张居正。
《道德经》中说:“功能身退,天之道也。”
然而,张居正没有等到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在推行新政的第十年,58岁的他鞠躬尽瘁,病死在工作岗位上。
尸骨未寒,小万历却开始反攻清算,张家家破人亡,他也差点没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这一切,对时世洞若观火的张居正来说,也许早在意料之中。
他曾说过:“我现在活着,看上去风光的很,过不了多少年,时局变化,说不定我找块安葬的地方都很难。”
他知道,改革剥夺了地主豪强的利益,得罪了很多人,稍有不慎,永远不得翻身。
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经历了宦海浮沉之后,张居正依然保存着他的报国理想,国家岌岌可危,又怎能袖手旁观?
他说:“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诗中有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得罪人也好,被清算也好,被栽脏陷害也罢,我曾经用智暂的生命 ,为这个苦难的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曾经紧紧握住手中的理想,越过人心的沼泽,越挫越勇,无愧无悔。
穿过历史烟云,此时,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到那个摇晃着脑袋,在巡抚大人跟前即兴赋诗,吟诵“直上尽头竿”的小小少年,秉持初心,顶住重重压力,去除层层路障,忍受孤独与非议,披荆斩棘,完成当初的梦想。
而我们少年时的梦想呢,或许变成了想想而已;
或者此刻正为了碎银几两,辗转反侧,对生活失望,徒生惆怅。
那么,不如看看张居正的一生吧,明知世事坎坷,却矢志不渝,孤勇向前。
不害怕失败,不畏惧困难,努力一点,坚持一点,执着一点,一定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光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