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海日是几月,国际航海日是几月几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17:56:31

每年3月17日是国际航海日,也称为世界海事日。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国作为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当时中国便与南海诸国有了海上贸易往来,而出土文物表明,中外海上交流可能还要更早于汉代。

超会讲科普故事的刘兴诗爷爷在他的《大航海时代:刘兴诗讲地理大发现》中,便对中国古代的航海探索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原来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是如此的历史悠久,恢弘壮阔。

//

《山海经》和“海上丝路”(节选)

刘兴诗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国便流传了许多关于远方异国的传说。

只以南方来说吧,《山海经·海外南经》和《山海经·大荒南经》里就曾经提到,南方海外的讙头国,人们长着鸟嘴壳,有翅膀,像鸟儿一样,张开翅膀在海上捕鱼;长臂国的人也是海上捕鱼的能手;羽民国以东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面孔瘦小,总是光着背脊;厌火国的人,皮肤黝黑,个子矮小,动作像猕猴一样敏捷,似乎还不会用火;裸国的人全身赤裸,一年四季不穿衣服;臷国的人皮肤焦黄,会使用弓箭射猎大蟒蛇;不死国也是黑人,那里终年生长着常青树,到处泉水潺潺,人们吃的是一种带甜味的树木,寿命都很长;还有一种小人,个子很小,叫作菌人;南海一个沙岛上有一个神灵,耳朵上穿着两条青蛇,脚踩着两条赤蛇,神秘兮兮的。

那时候,方向的概念十分混乱,西方可能是正西,也可能是西南。郑和出南海,不就说是下西洋吗?《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述西方有一个一臂国,那儿的人只有一只手臂、一个眼睛和一个鼻孔,有一种黄马,身上布满一条条黑色的花纹。奇肱国的人,长着一只手、三只眼睛,常常骑一种花斑马。他们非常聪明,会捕捉各种飞鸟。长股国的人腿很长,能站在很深的海水里捕鱼。女子国的妇女是主要的劳动力,喜欢把房屋修筑在水中央。

这些有趣的传说,初看起来仿佛都是充满了幻想色彩的荒诞神话,但是仔细加以分析,便会觉得其中的一些国度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地方多么相似。

想象往往以现实为基础,传说也许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其中有一些就很可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海上的见闻实录,也不排除是在航行中从其他民族那里听来的情况。总之,它们是无数海上先驱者的知识结晶。

事实上,当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波斯人在西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中国人便已沿着南海向东印度洋进军了。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初年,已和越南有了联系。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末年,南方航线已延展到马来半岛一带,抵达了印度洋的大门。

公元前138年,汉代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在大夏国看见中国蜀郡出产的布和筇竹杖,感到很奇怪。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从印度转运来的。从蜀郡到印度有一条陆路,还有一条经过番禺(现在的广州)从海上航行的水路,这条海上商路已不知建立有多少岁月了。

经海上到西方各国比走陆路更为方便。不久汉武帝就派出使者,携带丝绸和黄金去西域各国做友好访问。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中国商船从北部湾的合浦、徐闻、日商、障塞等港口出发,航行5个月,到达了南方海外的都元国(现在的苏门答腊岛的北部);再沿马来半岛西海岸北上,航行4个月,到达邑卢没国;又航行20多天,到达谌离国;步行10多天,到达夫甘都卢国,后面的三个国家都在现在的缅甸境内。从那里沿着海岸往南航行两个多月,最终到达印度东南部,今天的马德拉斯附近的黄支国和斯里兰卡的已程不国,从那里再把交换来的珍珠和宝石带回来。

从那以后,海上的航运越来越繁忙。人们在南海和东印度洋上也学会了利用季风航行。冬季和春季盛行东北风的时候,便从中国出海航行到印度和南洋各地;夏、秋两季再乘着西南风回来。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绕过印度半岛,进入通往非洲和阿拉伯的西印度洋。

中国的海船船体较大,适于远洋航行。汉代有多层楼船。东晋末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法显从印度回国时,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载运200多人。到了唐代,大的海船长20丈,已能乘六七百人。由于船身较大,抗风浪的能力强,所以能够在多风暴的热带大海上通行无阻。这时,中国的商船队已经可以直接航行到波斯湾口的西拉甫港,带来的货物在这儿换船经过红海转运到埃及,或者用小船沿幼发拉底河运到巴格达城。

进入宋代,据当时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说,中国海船已经可以装载一千多人了,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那时,可以指示24个方位的指南针也应用在航行中,同时还有记录了沿途的港口、里程和暗礁等的航行图,这些都大大便利了海上航行,因此从中国到阿拉伯的顺风航行只需3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元代,往来于东印度洋上的海船,就几乎都是中国船了。

由于海上贸易一天比一天发达,宋代开始设立专门管理通商的机构“市舶司”,建立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藩坊”。当时的广州、杭州、明州(浙江宁波)、泉州、密州(山东胶县)和沿海的许多地方经常有外国商船往来。许多著名的中外旅行家,例如13世纪的马可·波罗和汪大渊等都曾互访过,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录。

//

《大航海时代:刘兴诗讲地理大发现》 | 刘兴诗

国际航海日是几月,国际航海日是几月几号(1)

| 内容简

壮阔的海洋诉说着人类探索与勇气的伟大故事。这里有无畏的冒险家,为了真理敢于只身涉险;也有贪婪的野心家,不惜为了财富而野蛮厮*……本书讲述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惊心动魄的伟大故事,以美洲航线、环非洲航线、印度洋航线、太平洋航线和古代日本航线为线索,揭开了人类与海搏斗、与海共生的壮阔历史。

| 作者介绍

刘兴诗,男,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果树古生态环境学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其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系列获得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列入“北大人物”的“北大文坛”中。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图文编辑 胡冰倩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