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说《周铁汉》徐光耀(1950.2)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小兵张嘎》、《新兵马强》等。
徐光耀的学生铁凝为《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心灵档案》 作序:读过这部传记的读者,一定能够从中感悟出正义、良知和“体完神清”对于一个穿越过那么多人生风暴的作家的分量。这样的分量也让我不断提醒自己,收敛起一己的小悲欢,扩展胸怀去凝望满世间的山高水长。
6.小说《秋千》孙犁(1950.3)
孙犁在饶阳县东张岗村参加土改时,十分注意严格掌握政策界限,纠正“左”的偏向,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一九五0年三月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秋千》,就是写的这个内容。
在小说的结尾处,孙犁写道:“正月里,只有剥削过人的家庭,不得欢乐。喜格她们在村西头搭了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用力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梁取个平齐。在天空的红云彩下面,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嘻笑着送去吃饭前这一段时光”。读到这里,每个人都会看到农民翻身后的快乐,都会发出由衷的微笑,也都会对孙犁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所深深感动。
孙犁(1913—2002),河北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纪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品,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集,他的许多作品被收入语文教材。
7.长诗《漳河水》阮章竞(1950.6)
《漳河水》是由阮章竞发表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采用太行一带颇为流行的民歌形式,描述太行山区漳河边上3个劳动妇女在新旧社会中婚姻爱情生活的不同遭遇,和在建立民主政权后为争取幸福生活所作的斗争。结构严谨,熔写景、抒情和叙事于一炉。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清晨天,云霞红红艳,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漳水染成桃花片,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
阮章竞,诗人、画家,广东香山人。1947年创作大型歌剧《赤叶河》和长篇叙事诗《圈套》,是这一时期颇有影响的作品。1949年创作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叙事与抒情结合得较好,并在创造性地吸取古典诗词,尤其是民歌民谣的营养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漳河水》奠定了阮章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49年后,先后担任《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8.散文《乌兰诺娃的青铜骑士》丁玲(1950.10)
“当我还没有到苏联看巴莱舞以前,我对于这种古典的艺术是稍稍抱有一点成见的,我不懂它,但我却想它一定是很不自然的,专门请求一种纯技术,也好像我们戏台上踩蹻的丑旦,又以为一定像中国昆曲的舞,固然美丽,但它只能表现封建社会里的柔弱幽雅,还不大能表现力量,它可以留在戏院以供玩赏,以供研究,但于现实于今天我们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很少关系还不容易联系;但当我到苏联以后,看了好几次的巴莱舞剧,逐渐的使我了解它一些,并且由于那些演员们超凡的艺术,更使我酷爱它。”
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