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21:14:26

王维的母亲信佛,所以,在为儿子取名时,就把自己的信仰寄寓其中。王维,姓王名维字摩诘。“维摩诘”,就是大乘佛教著名的在家菩萨,即身在红尘,却又不染红尘的佛家弟子,这和后来王维的“半官半隐”很相似。

开元二十四年,随着一代贤相张九龄的罢免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上台,王维对政治渐渐心灰意冷。后来买下了前朝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业,修整改造后,改名辋川别业。在这里吃斋念佛,写诗弹琴,过着疏远政治,亲近自然的生活。也就是在这里,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修炼成了后世称道的“诗佛”。

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1)

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诗,就充满禅意,充满隐逸情怀,读了它,王维的佛家气息可见一斑。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业二十景观之一,因为房屋被竹林环抱而得名。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竹子是清隽挺拔的,那是洁身自好君子的象征。

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2)

大片幽深的竹林里,而且是“独坐”,虽然清幽,但为免冷清,画面也太寂寞。于是,在第二句,诗人马上补充了声音,不但弹着琴弦,还拖着长腔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的“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寂静的竹林瞬间有了生气,但也绝非是嘈杂的。幽静的竹林里泠泠的琴声,随意的歌声,这是用有声衬无声,取“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更衬竹林的幽静。

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3)

一个品行高洁,情怀淡泊的形象如立眼前。

竹林深幽,一片漆黑,似乎有点恐怖。于是在下句,诗人又补充了光——“明月”。月亮的清辉洒在竹林,给幽深的环境带来了光明,给诗人的心里也带来了光明。弹琴而无知音,长啸无人应和。但是,那一轮明月就是朋友,就是知音。“人不知”无所谓,“月相照”即可。月亮是知道的,它知我懂我。所以,僻居深林的诗人并不感到孤独,那皎洁的明月时时照耀着他,与他相伴。采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成了知心的朋友。

全诗二十个字,写人用了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写景用了三个词——幽簧、深林、明月。表现上看,毫无修饰,平淡无奇。但是结合全诗,境界自出,妙谛自成。

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4)

自然方显至味,平淡才见高韵。后人评价:清景与诗人兴致相结合,虽写景,亦可窥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

试想:皎皎的月光洒在幽林之中,这景象是空明澄净的;独坐的人弹琴长啸,这人是超拔脱俗的,自得其乐的。景情无间,融为一体,尘虑皆空,物我两忘。

王维又被尊称为什么,王维在历史上的称呼(5)

李白的“酒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明月是无情的,只能反衬诗人的孤独;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明月是有情的,它是诗人的知音。“同是天上那轮月”,为什么李白感受到孤独,感受到无情,而王维却没有呢?因为王维是佛家,他不介意来自世间的评判,他是与天地同心的,清幽的竹林,清朗的月色,是和他息息相通,心心相照的。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配,简朴的遣词传达出心情的宁静淡泊;清幽的环境折射出境界的高雅绝俗;完全是一个与自然同心,与天地同心的佛家弟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