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羊换牛的典故,白马青牛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22:06:18

古时候,有一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要*一头牛或者羊,然后将牛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用羊换牛的典故,白马青牛典故(1)

一天,齐宣王正坐在堂上看书,无意中看到堂下有个仆人,正牵着一头浑身发抖的黄牛经过,宣王见了,放下书问道:“你这是干什么?要把牛牵到哪里去?”

仆役回答:“今天是祭祀日,*牛祭钟。”

宣王看看那头牛哆哆嗦嗦的害怕样子,对仆役说:“放了它,寡人看它很可怜,不忍心*死它,再说它也没有罪过,就要送它去死,这有悖仁慈。”

仆役问道:“把牛放了,还要不要祭钟呢?”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地说:“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用羊换牛的典故,白马青牛典故(2)

有些人就评价,以羊去代替牛,都是伤害牲畜,本质都没有发生改变。齐宣王的以羊替牛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齐宣王也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他觉得人们的指责似乎有道理,又似乎没道理。自己又想不明白。

孟子评价说,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齐宣王说:“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

孟子说:“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用羊换牛的典故,白马青牛典故(3)

解读

《周易·坤卦》里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意思是:臣子谋害君王,儿子*害父亲,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它早就有了种种迹象,只是没有认真察辩它的缘故。

易学的观点很明确,它揭示的道理,就是凡事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起因到发展,再到结果,都是循序渐进的。

怕就怕这个“渐”,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生性残忍的人。而这种变化,是细微到难以察觉的。伪善和善,其间并无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只是一个 “渐”字。

用羊换牛的典故,白马青牛典故(4)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残忍的,第一次*一个人,未尝不手足无措;第一次失恋,未尝不伤心。但同样的事情,重复多次,就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贪污的人,也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后面的许多次,最后东窗事发。所以,一个人需要常怀善念、心存敬畏,才不会走错路。

朋友们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