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由此可见大暑之热。
大暑时节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往往是一年时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因为高温的缘故,也是户外工作者中暑、发生热射病的高峰时间。
所以大暑时节调养生息,最应注意防暑,防暑之余当再根据气候变化,做好“未病先防”,防止暑热之邪和湿邪的侵犯,以固护好脾胃,清凉好暑热。
大暑养生法:清热防暑夏季本来就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尤其暑天更是达到一年中最“火热”的时候,然而热而来的是中暑的多发,所以清热防暑是大暑时节的重中之重。
夏季属火,而人体五脏中心也属火,所以心与夏季相应。因此,夏季“清火”中尤其以清心火最为重要。
夏天暑热,最易津液不足,心火过亢,津液与体内火热不能平衡而出现心烦、失眠、口干、头痛、头晕、心悸、腰酸、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舌生疮等病症。
因此,夏天必须注意滋补津液,补充丢失的津液,并结合清热解暑,平息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保持阴阳平衡,防止中暑。
下面我们给大家推荐一张药王孙思邈的夏日清热生津养津方——生芦根饮。
芦根
清热生津,解暑除烦——生芦根饮大暑时节,正是天地间暑热最盛之时。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气。
暑邪伤人,最易伤及心脏,出现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则易见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失眠,烦躁等症状。
但是若一味用苦寒的药物来清心火则容易伤胃败脾,导致胃口不佳,甚至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清热解暑,平息心火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顾护胃气。药王孙思邈的这首方,可谓面面俱到,在帮你清心火的同时,还保护了脾胃的运化,解暑滋阴两不误。
生芦根饮,是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方子,具有清热生津,和胃除烦的作用,能治心烦、口渴、不欲饮食及暑热导致的纳差、烦躁、头痛等症候。
生芦根饮的组成:生芦根(切),青竹茹,粳米,生姜。上药一起水煎服即可。
此方中药味简练,对于防暑益气而言则稍显不足,笔者常在方中加麦冬,干石斛以增强其滋阴清暑之力,在南方的朋友还可以加入五指毛桃以增益气之力。
加味生芦根饮口味香甜,此方味甘性凉,汤液稍黏稠,颜色清亮,汤药为米汤中掺杂着淡淡的竹茹、石斛的清香气息,味道仿佛是雨后青草的气息,十分清爽。
在炎炎夏日,这样的汤方,无论是颜值还是功效,都能吊打一众奶茶、汽水等凉饮,成为呵护大家身体健康的法宝。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生芦根饮呢?符合生芦根饮使用证的人则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
1、人群特征:以户外工作者或体力劳动者为主,特点是直接接受暴晒较多,容易脱水、中暑者。
2、症候特征:怕热、心烦、口干口渴、不想吃饭、没胃口、呃逆、胃中不舒服、容易长口疮、头晕、舌比较红、舌质比较干。
现在大家明白了生芦根饮的煎煮和适用人群,进一步我们便来看一下关于加味生芦根饮的配伍特点和方义:
方中生芦根、麦冬甘寒,能清热生津;竹茹、干石斛能清热和胃、除烦止呕,与生芦根相须为用,能增强清热降逆之力;
生姜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能助竹茹降逆止呕;粳米为食物,能益气养胃生津,能防寒凉之品伤及脾胃,有护胃之效。
六味药物合用,能有清热生津,和胃降逆除烦的效果,最适合夏日中暑及口渴烦躁、不欲饮食的症候。
现代研究提示生芦根饮具有解热、镇静、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高血压、糖尿病和容易急躁的患者最宜使用此方。
大暑时节,我们除了方剂,食疗养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足可见食养的重要。丝瓜汤的甘甜鲜美和苦瓜汤的解暑清热都是这个时候的佳选。
大暑养生法则二:食养丝瓜汤:
组成:丝瓜,枸杞,瘦肉,生姜
功效:消暑利肠、去风化痰。丝瓜性寒凉味甘甜,有消暑利肠、去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并且,丝瓜还有消雀斑、增白、去除皱纹的功效,是爱美人士不可不知的天然美容蔬菜。
苦瓜汤:
组成:苦瓜去瓤核一条,猪骨适量,生姜少许,盐少许
功效:清心除烦,消暑解热。苦瓜清热除烦,还能健胃开食,适合夏季闷热不欲食的天气,猪骨营养丰富,中医认为能滋阴补液,生姜辛温,调和苦瓜性味。三者一起煲汤,则有清热解暑除烦之效,适合容易上火的朋友食用。
当然,除了饮食,我们还有简便的适宜大暑时节的穴位保健。
大暑养生法则三:茶包泡饮清暑茶:
【组成】白菊花,去心麦冬,决明子
【功效】清热止眩,滋阴降火。菊花、决明子清肝之热,决明子兼能除胃热,麦冬清心火,兼能滋胃阴,三者一起煮做茶汤,有滋阴解暑,除烦降火之效,适合夏季有易咽干,眼干,口干口渴等症状的朋友。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节中暑的人群最多,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多补充水分,及时纳凉休息,保障身体健康。
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大暑防暑避暑的养生秘诀和注意事项,大家都能牢记于心,并且能以此呵护家人及朋友的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