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鼓书调查研究,长子鼓书的发展现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4 00:23:03

  世间万物,成长最美。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同样至关重要。当下,传统曲艺如何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破土而生”?需要“向上”生长,也要“向下”扎根。

长子鼓书调查研究,长子鼓书的发展现状(1)

  “山山岭岭、岭岭山山皆故事,传承文明五千年……”7月23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演唱的《神奇长子》,以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内涵丰富语言通俗的唱词,在“中国·长子神话艺术节——消夏文化周”开幕晚会上唱响。简板一打,说唱念演,浑然一体,传统曲艺节目长子鼓书把整场晚会拉向高潮。

  丹城人爱听曲儿,远近皆知,基本上是“小鼓一响,脚板就痒”。“长子人听长子曲,鼓书说着百姓事儿,演员越唱越带劲儿,观众越听越有味儿!”台下的曲艺迷们听得津津有味,鼓书艺人台上唱,台下观众跟着哼。当晚,传统曲艺的魅力点燃了整个文化广场。

  素有“曲艺之乡”美誉的长子曲种繁多、源远流长,其中长子鼓书便是长子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它发源于宋元,完善于清末,在木版书的基础上吸收梆子、落子、坠子、道情而初成,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既可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也可以描述各种生活场景。方言演唱、器乐配合、伴奏精妙……在伴奏叙事性的唱腔时,长子鼓书“唱时不奏、奏时不唱”颇具特色。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浓郁乡愁的长子鼓书,如何在民间戏曲日渐式微间成长为曲艺“常青树”?又缘何能在新时代涅槃新生?

长子鼓书调查研究,长子鼓书的发展现状(2)

  从长子鼓书多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不难找出答案:民间曲艺要“双向发力”才能锻造“硬核实力”,不仅要“向上生长”,也要“向下扎根”,要追求星辰大海,锚定艺术创新,也要扎根基层一线,获得群众滋养。

  “惠民政策暖人心儿,致富叩开幸福门儿。儿女成人不忘本儿,常回家看看父母亲儿……”今年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在武汉开幕。长子鼓书经典传统曲目《小两口回娘家》与全国144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精彩节目一同亮相,而这早已不是长子鼓书第一次走出长治登台献艺。

  近年来,长子鼓书不仅走向全国,还迈出国门,并多次在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斩获佳绩。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小两口回娘家》《山西面食》《腊月天儿》等经典作品还在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演出。

  在很多传统娱乐方式已深埋于历史的今天,有着明显地域性的长子鼓书随时代而行,满含丹城乡音乡韵的腔调一次次在高水平的舞台上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让全国人民和外国友人看到了长治地区生生不息的民间曲艺,感受到传统曲艺的古风古韵。

  方寸戏台,薪火相传。长子鼓书的舞台绝不只在灯光璀璨又“高大上”的剧场,也在历经沧桑的民间戏台,在田间地头的“百姓大舞台”。

长子鼓书调查研究,长子鼓书的发展现状(3)

  7月24日晚,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

  “听说晚上有鼓书表演,我们这心里啊早就惦记上了。”村民刘大姐还没放下饭碗,一颗心便已飞到戏台子上了。像刘大姐一样,村里的男女老少吃完晚饭就紧赶紧拿着小马扎往村口走去。

  离戏台子还有一大截距离,远远地就看见长子鼓书艺人刘引红和她的姐妹们仍在戏台上练习着走台、动作。“我们是长子说书人,吃的是那千家饭……”虽然这出《长子说书人》刘引红已经唱了无数次,可每次演出前她都要再温习几遍,只见她在场上来回踱步,配合音乐感受着不同情绪下姿态和表情的变化,希望能给村民们带去近乎完美的表演。

  “来村里唱戏氛围特别好,每次唱完我们还会和村民们唠唠嗑。”像刘引红这样活跃在基层一线的鼓书艺人还有很多,当前,长子县有百余支长子鼓书说唱队伍,超2万人参与其中。他们常年奔走在乡村沃野,把戏台搭到村民“家门口”,在大山花海间,用悠扬婉转的长子鼓书唱出长子味道、文化力量。

  谈起长子鼓书“出得国门、下得乡村”的发展之境,作为地方曲艺的传承者、亲历者、见证者,鼓书艺人们纷纷表示,长子鼓书不仅能走出去,去感受时代脉搏“长见识”,在守正创新中“找出路”,还能走下去,因为曲艺人的生活和曲艺的生命在基层,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创作出百姓喜欢的作品,才能唱得更合“胃口”,曲艺就要到百姓生活的筋筋脉脉中去,才能不断获得能量和滋养。

  “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反映的是百姓生活,是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真正做到曲随时代,艺为人民。”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鼓曲作家暴玉喜同样认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当在合适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要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歌颂生活之美,演绎时代巨变。

  流传百年的文化瑰宝不该蒙尘。只有以“向下”扎根的韧劲才能根植出“向上”生长的力量,只有“向下扎根”方能“向上而生”。

  让曲儿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娓娓动听的曲调在代代丹朱儿女的口中传唱,这便是长子鼓书守护者的使命与幸福。(来源:上党晚报 冯波、郜盼、田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