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鼓书的特点,长子鼓书的起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4 01:01:07

——《山西面食》里的艺术特点和乡土情怀

作者:张敏

长子鼓书是清末民初产生于山西上党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由七、八个人组班,一人主唱,其余为伴奏。《山西面食》由暴玉喜编剧,王红玉导演,刘引红表演,该戏说唱和表演相融合的表达方式颇具艺术特色和民族风味,从中也能感受到创作者蕴含的浓浓乡土情怀。

说唱分为唱词和念白两部分,但两者往往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以方言的形式呈现。方言的表达是长子鼓书十分突出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一些叠词的应用上,比如,对刀拨面形状的描述,“三棱棱成型刀拨面儿”;儿化音的运用更为普遍,这与当地人的说话习惯有关,比如,“面儿”“条儿”“苗儿”等;还有一些特有的食物称谓,比如,饺子在上党地区叫做“扁食”,“猫耳朵”又被称作“小捻窝儿”等;还有一些动作的表述上,比如,“手心圪搓变戏法儿”“圪畧出一个个猫耳朵儿”,这里的“圪搓”“圪畧”其实就是“揉搓”的意思。在乡土中国,每个地区都拥有该地区的方言,它成为区域认同的标志之一,正如《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一般,即使面容衰老,乡音还是不会改变。

长子鼓书以唱为主,以念白为辅,句尾押韵是唱词的一大特点。《山西面食》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这段曲艺表演是对面食的描述,基本上每句话最后两个字都是“面儿”;长子鼓书的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对于字数的要求比较灵活,只要唱出来流利畅快即可,但《山西面食》的唱词基本上是对仗工整的。长子鼓书的念白少,但极具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与乐队的对白上,一共有三处:第一处是对抄不烂子的描述,乐队问,“什么饭”;第二处是对刀削面的刻画,乐队问,“那是甚了”;第三处是形容吃饭后肚皮的状态时,乐队问,“吃抱了吗”。这样一问一答,十分诙谐幽默。

吴文科老师给曲艺的定义是,“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所以说,除了说唱以外,演员的表演也十分重要。演员是说唱的主要承担者,如果稍加形体动作的润色,表演会更加精彩、夺人眼球。《山西面食》的演员将山西面食的种类、形态、做法等刻画得淋漓尽致,表演生动形象,细节处理细腻得当,在说唱外国人慕名来品尝山西面食时,演员边说边比划简单的动作,“歪着头儿,瞪着眼儿,一页儿一页儿翻菜单儿”,以及菜品丰富,选择多样的情形也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演员现身说法,使观众备受感染,有身临其境之感。《山西面食》在描述吃农家拉扯面的时候,将它的做法、用料、味道,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一点一点、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来,惟妙惟肖。“炒上肉、炖粉条,白菜豆芽地瓜蛋儿”,看一看自己准备的食材;“海带洗净切成条儿,撒上芫荽和蒜苗儿”,比划切菜和撒佐料的动作;“炒好臊的、和好面,案上擀开一大片儿,用刀切成长条条儿”,配合擀面动作;“两手一拉像丝线儿,下到锅里转圈圈儿,水煮面条儿翻花花儿”,开心地看着翻滚的面条;“面条捞上多半碗,臊的一加恰一碗儿”,捞面、加臊子;“浇上蒜泥老陈醋,放上香油芝麻面儿,突噜噜噜噜噜噜……”吃了一大口面条并且满足的笑了;“酸不溜溜儿,辣不嗖嗖儿,香圪喷喷儿,美圪滋滋儿”,将吃面条的心里状态外化;“吃了一碗又一碗儿,吃了一碗又一碗儿,小肚吃了个滚滚圆儿”,摸肚子、打嗝。整个过程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就像演员真的看到了食材,吃到了扯面条一般。观众深深地被这样的表演所吸引,除了因为贯口一气呵成,儿化音的押韵流畅所带来的听觉享受以外,演员的表演栩栩如生,乃画龙点睛之笔。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简短的曲艺表演,将品尝山西面食的场景生动有趣和盘托出。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都会因此生情,快速被带入这方面食的天地。面食养育了一代代的山西人,凝结了山西劳动人民对食物的热爱与珍惜;每一种面食背后,又或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是家的味道,是游子的思念;别具匠心的制作方法,各式各样的面食造型,都是山西人智慧的结晶。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不分地域、无关种族、有共通性、能共鸣,曲艺因其语言通俗鲜活,更容易深入民间,更具有普及性。对于山西以外的观众来说,他们会受山西人的感染,而更想了解山西的面食文化,继而联想到自己家乡的土特产以及“土味儿”背后的乡情。

《山西面食》就像一幅民俗风情画,将山西的面食文化以及人民的美好愿景描绘在一起。同时,我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曲艺的文化魅力,它的思想内涵具有超时空性、恒久性的,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它的表演简练恰当,它是区域文化的象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以民间文化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的表演艺术。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18级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