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上,遇见女妖白骨夫人。白骨三次化身前来,想哄骗、掳获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最后,悟空又将白骨打死。
唐僧不识女妖诡计,反怪悟空无故*生,不顾悟空百般哀求,坚不愿留悟空为徒,不愿带悟空继续西行。悟空无奈,只得回至花果山,过他猴王旧生活。
黄袍怪趁此机会为师妹白骨报仇,捉去了唐僧、沙和尚。幸猪八戒单身脱险,赶至花果山,智激悟空出洞相救。悟空不念前嫌,*死了黄袍怪,救出了师父师弟,四人往西方佛国进发。
那么,“四打”的创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上面提到的1958年整理的这个剧本,获得了浙江戏曲会演二等奖,应该说也达到了一定水准了,上海天马厂看中了这个剧本,准备把这个剧本搬上银幕。
如果到此为止,直接把这个剧本搬上银幕,那么,我们今天也不会看到“四打”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了。
浙江文艺局听闻要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搬上电影,并没有沾沾自喜,满足于已有剧本的成功,反而兴师动众,组成人力,对这出戏,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编,力图使这出戏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次改编可以说是倾尽了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广博的资源,尤其在六十年代,发动群众、集中集体智慧是当时的一个共性选择。
1959年,浙江省文化局以副局长王顾明为首组成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修改小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剧本修改。杭州大学中文系的600余名师生,分成60多个小组,也受邀投入了剧本讨论修改工作。浙江绍剧团专门为他们专场演出,听取意见,集思广益。
也许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如此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原来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本被拆散了重新组装,揉碎了又粘贴在一起,虽然原有的故事被改动得面目全非,但在这一过程中,智慧的火花,激发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创意应运而生。
就在这次大幅修改的过程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1960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的一个崭新的剧本。
我们在电影开首的演职员表里,可以看到在编剧一栏里注明的是:浙江省文化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整理小组。
而在浙江人民出版社1962年12月出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剧本中,作者则注明为:浙江省文化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整理小组改编,贝庚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