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代表作品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詹天佑是中国首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成功建成了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条铁路创造了中外铁路史上的多个奇迹,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小“机器迷”
詹天佑八岁那年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可是在那里,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天天“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很是枯燥乏味,詹天佑对此腻烦透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他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一有空就摆弄着玩。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他不明白这个方方的小东西为什么能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小天佑决定打开这个宝贝匣子,一窥其中的奥秘。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一边拆,一边思考,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了为止。可是,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小天佑凭着良好的记忆力,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并大致弄清了闹钟的内部构造。
留学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统治者认识到变法改革的必要性,除了在国内大搞洋务运动外,还大量向欧美日等国派遣留学生,以求掌握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1871年,爱国知识分子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十一岁的詹天佑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第一批留学美国的预备生。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共三十人登上了征程。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对这些洋玩意儿非常着迷,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自己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努力,学有所成,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在美国,留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械、火车、轮船等专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自己的火车、轮船。”
1877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建设。四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返回中国。
修筑铁路
1900年以后,为抵制外国对中国铁路修建权的垄断,国人纷纷要求用自己的力量修建一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并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怀着对祖国的爱,以钢铁般的坚韧意志开始勘测线路。
由于京张线沿途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修铁路难度较大。怎样使列车这庞然大物顺利开上山,詹天佑整天不停地在思索着。他为勘测最佳路线,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骑着毛驴奔走于高山塞外。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可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段,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英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对此都束手无策。
詹天佑经过反复比较,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此前在中国从未使用过,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由于詹天佑的辛劳和民工的苦干,京张铁路用了四年时间修建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竣工,打破了外国人“至少也得五十年”的预言。
1919年1月,由美、英、法、意等国策划组成了监管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委员会,詹天佑作为中国代表来到哈尔滨,任技术部中国代表,为维护中国主权做了坚决的斗争,由于过于劳累不幸病倒,同年4月15日离开哈尔滨回到武汉,4月24日病逝于汉口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