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6 22:51:09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心,可能你脑海里头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这个词了“巴蛇吞象”,用以表示人心贪婪无度。实际上这个词语正是出于古籍《山海经》中,巴蛇,是一条来自巴地的巨蛇,但是它却与神话中的诸多人物都曾产生过交集,比如伏羲、后羿以及大禹。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1)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一)伏羲与巴人

我们从《左传》中知道,在西周王朝的时候,巴国依然存在,它如同楚、邓、芮、燕等诸侯封国一样,承认周王的统治权威,并接受周王朝的政治控。所谓巴国的出现,应该是来源于周初的分封。

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昭公九年》

而在古籍《山海经》中,则清楚地记载了有关巴国的位置以及巴人的来源,所谓巴人的始祖极有可能是太皞。但还有一个问题,在先秦文献中,太皞是太皞,伏羲是伏羲,二者之间并不混同。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2)

如果认定太皞是伏羲的话,那么这个处于西南的巴国就极有可能是“生于雷泽,长于成纪”的伏羲,其部分远族后裔向西南迁徙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巴国就未必是来自西周王朝的姬姓后裔。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海内经》

(二)巴蛇与修蛇

那么,巴人的“巴”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正如《说文·巴部》对于“巴”字的解释:“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象形”,巴字的本义就是虫,而释巴为食象蛇(它即蛇)乃是有关巴义的另一种看法。

在《山海经》中描述的巴蛇可能正是“巴”字的形象化地表达。此蛇吞食大象之后,历经三年才将其骨吐出,如果有君子食用了巴蛇的肉,就能够避免心腹疾病。至于,这种蛇长什么样子?有着两种不同说法。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3)

一种是《海内南经》中青黄赤黑四色斑斓的模样,另一种则是黑色蛇身、青色蛇头的样子,而在《海内经》也采用了后者“黑蛇、青首”的观点。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海内南经》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海内经》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