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6 22:51:09

所以从这些记载来看,巴蛇除了食象还真的没有什么作奸犯科、或者吃人的恶习,反倒是人吃了它的肉有莫大好处,但有意思的是在之后的《淮南子》中,它不仅换了个叫做“修蛇”名字,还被后羿当作是六大恶兽之一,被诛*在了洞庭湖畔!

羿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淮南子·本经篇》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5)

所谓“修蛇”按字面意思理解,修即是长,修蛇就是长蛇,那么它有多长?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十分好奇:“有蛇吞象,阙大何如?”

郭璞认为“说者云长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所以千寻就是八千尺。想想也是,也只有这么大、这么长的蛇才值得羿出手,那么巴蛇吞食一头大象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了。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6)

而修蛇在被羿诛*之后,这么长的身躯自然不好处理,所以它巨大的骨头堆积成陵,这就是如今“巴陵”的由来,这件趣闻记载于六朝宋人庾仲雍的《江记》之中:

“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也”

同样的记载还可见于宋人范志明《岳阳风土记》,提到了在当地的确有巴蛇冢和巴蛇庙,还有与之对应的,所谓“象骨山”和“象骨港”

“今巴蛇冢在州院厅侧,巍然而高,草木丛翳。兼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象骨山,《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湖谓之象骨港。”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7)

很明显,这些后来的民间风俗见闻可能都是从《山海经》以及《淮南子》中“巴蛇吞象”的神话故事衍生出来的,但也恰恰说明了巴人与巴蛇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有可能巴人最初的图腾,便是这种勇猛巨大、能吞大象的蛇神形象。

(三)黑蛇与大禹

除了“修蛇”,文献中还有一条疑似是“巴蛇”的存在,在大禹治水时,一条十丈长的“黑蛇”出现在大禹身旁,衔着一颗夜明珠为大禹指路,然后便在一间石室里见到了一个身上长满蛇鳞的人,大禹还与之交谈良久。

禹乃负火而入,有黑蛇长十丈,头有角,衔夜明之珠,以导於禹。禹乃昼夜并行,计可三十余里......乃至一室里,有人身如蛇鳞,坐于石上,禹与言焉。——《北堂书钞卷》

不少人认为,这个故事中那个蛇鳞之人可能正是伏羲了,毕竟在传说中伏羲正是“人首蛇身”,而且以《山海经》的说法来看,巴人也正是太皞伏羲氏的后裔,而这条“黑蛇”可能正是伏羲的属从,也就是“巴蛇”了。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