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什么意思,过秦论中威震四海的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9 10:07:48

*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

〔1〕白云山:江西吉安市东南面的山名,主峰介于吉安、泰和、兴国三县交界处,形势险要,海拔912米,距东固镇西南8.5公里。《嘉庆一统志》载:此山“峰峦特出,常有白云蒙罩”,因以为名。1935年5月16日拂晓,*、朱德登上白云山红军总指挥部指挥战斗。在这里打响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山头:山顶。云欲立:夏云积聚山顶,像要站立起来似的。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阵云如立垣。”

〔2〕呼声:指红军围歼敌军的喊*声。以上两句套用唐代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句式。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有“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句式。

〔3〕枯木朽株:干枯腐朽的树木、树桩。典出汉代邹阳《自狱中上梁孝王自明书》:“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意思是如果事先有人吹嘘,那么枯木朽株也可以建立功劳而不被人遗弃。枯木朽株是指可以作为皇帝车辇的极其坚实的千年古老木材,事实上并非枯朽,邹阳以此自比,是为了自谦,而加上“枯”、“朽”的字样。史美珩著《古典兵略·又地》中也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这里是说根据地全体军民,男女老少、老弱病残,都在齐心努力打击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枯木朽株尽为害矣。”则是指枯朽的树木。

〔4〕枪林:枪炮密集如林,极言其多。逼:迫近,靠近。《国语·郑语》:“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

〔5〕飞将军自重霄入:语出东汉班固《汉书·周勃传》:“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飞将军:指矫健英勇的武将。典出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里用来描写行动隐蔽神速的红军从白云山上以高屋建瓴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从天而降,英勇*敌的情形。重霄:即九重霄,九重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重霄指天极高处。入:这里是降下的意思。当年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军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攻,红军居高临下,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

〔6〕七百里驱十五日:这里是倒装笔法,是说红军十五天驰骋奔袭七百里。当时红军从赣江流域的富田镇打起,一直打到福建、江西两省交界的建宁(闽山)、黎川地区,东西约350公里。战役从5月16日至31日,实际为16天。驱:策马驰骋。这里指快速行军。

〔7〕苍茫: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闽山:这里指福建省建宁县境内的武夷山区。碧:青绿色,形容山青翠秀丽。

〔8〕横扫:有力地扫荡。唐代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卷席:即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汉代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句,意即轻而易举地攻取各地。这里形容红军歼敌迅速干净。千军:指敌军。

〔9〕有人:指蒋介石。泣:抑住声音哭,即无声地哭。有资料说,第二次大“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曾跑到南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气急败坏地大骂其部下无能,不禁失声痛哭。

〔10〕为营步步嗟何及:连同上一句,语出《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宋代朱熹《诗集传》说:“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未如之何,穷之甚也。”宋代辛弃疾《水龙吟》:“但啜其泣矣,啜其泣矣,又何嗟及!”把《诗经》中的这几句用作词的结尾,辛弃疾首开先例。“嗟何及”,即“何嗟及”。蒋介石鉴于第一次“围剿”因冒进而失败,这次“围剿”改用所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打法,但仍遭惨败,嗟叹莫及。为营步步,即“步步为营”的倒装。指军队前进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层层设防,部署周密。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营:古代称军垒。古代安营之法,每一大营有四十子营,营与营之间距离若干步,均有规定。嗟:叹息,悲叹。何及:怎么来得及呢?金代元好问《即事》:“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什么意思,过秦论中威震四海的翻译(1)

【*自注自解】

1964年1月27日,*口头答复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诗词》英译者问: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枯木朽株”,不是指敌方,是指自己这边,草木也可帮我们忙。“枪林逼”也是指自己这边。“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是倒装笔法,就是:“飞将军自重霄入,枪林逼。”

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什么意思,过秦论中威震四海的翻译(2)

题解: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总题为《词六首》。

渔家傲:词牌名。

反第二次大“围剿”:指1931年5月下旬,中央革命根据地抗击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进攻的战役。

1931年4月初,国民党集结20万大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从江西吉安开始一直延伸到福建建宁,构成一道800里长的弧形阵势,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兵分四路,紧缩包围,向红一方面军的集结地宁都推进。红军在这次作战中仍然采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术。5月16日,先对由富田镇(在吉安县城东南45公里)向东固(在吉安县城东南60公里)地区前进之敌一个师和一个旅突然猛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消灭了大部分敌人。然后向东横扫,一直打到江西、福建两省的边境。5月31日,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前后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2万余支。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之后,满怀喜悦,诗情勃发的*写下了这首词。

词作艺术而真实地再现了第二次反“围剿”大获全胜的战斗历程,集中概括了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战斗、奋勇*敌的英勇气概,歌颂了红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战争的局部特写与全局概写相结合,使整首词画面雄奇,气势雄壮,激情豪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