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09:34:08

关注,品诗词,分享诗词,启迪美好,撼动心灵!

明朝胡应麟《诗薮》在评论杜甫《登高》这首诗时称:“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1)

杜甫《登高》为何能得到胡应麟如此高的评价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经》中的《诗大序》这样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由此可见,一首好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要有打动人心的情感。

二、要有精致隽永的语言。

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2)

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下为何杜甫《登高》能得到胡应麟如此高的评价。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杜甫56岁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安史之乱后遗症来了,什么情况呢?地方军阀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在夔州三年里,杜甫虽然得到当地都督的照顾,但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全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登高》达到了一首好诗词的条件一:打动人心的情感。

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它讲究押韵,强调韵律,诗的文体是很严格的,段数、句数、韵律、字数、句式、平仄都是固定的,不变的。精致隽永的语言就要求一首好诗词必须掌握好这些声律,才能从平时积累下来的素材中创作出好的诗词。

《登高》全诗的平仄为: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每首律诗共有八句,这八句又构成了四组对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是必须要严格对仗的。

在这四组对联里,上句又称“上联”或“出句”,其末字必须是仄声;下句又称“下联”或“对句”,其末字必须是平声,且四个下联的末字必须是押韵的。四个上联的末字中,只有第一句的末字可以押韵,其余三个末字则不能押韵。

在《登高》里,四个上联的末字分别是“哀”、“下”、“客”、“鬓”,四个下联的末字分别是“回”、“来”、“台”、“杯”。

四个下联末字皆为平声,押的是上平十灰韵。第一句末字“哀”也押上平十灰韵,故可为平声。其余三句的末字“下”、“客”、“鬓”则皆为仄声,且皆不押韵。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最后一个音自成一节,是以在格律诗诵读时,不论其依句意如何断句,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总是“二二一”,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总是“二二二一”。

因此,格律诗偶数的第二、四、六字是最为重要,不容有错的。相对而言,奇数的第一、三、五(非末)字则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予深究,这就是俗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4)

杜甫在《登高》中,二、四、六诵读节奏都是“二二二一”,如下:

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的偶数字是急、高、哀,其声调是仄、平、仄。第二句的偶数字是清、白、飞,其声调是平、仄、平。

第三句的偶数字是边、木、萧,其声调是平、仄、平。如第四句的偶数字是尽、江、滚,其声调是仄、平、仄。

第五句的偶数字是里、秋、作,其声调是仄、平、仄。第六句的偶数字是年、病、登,其声调是平、仄、平。

第七句的偶数字是难、恨、霜,其声调是平、仄、平。第八句的偶数字是倒、停、酒,其声调是仄、平、仄。

杜甫登高哪一年写的,杜甫的登高好在哪(5)

首联中,“急”是仄,“清”是平,两者相对;“高”是平,“白”是仄,两者相对;“啸”是仄,“飞”是平,两者相对。

颔联中“边”是平,“尽”是仄,两者相对;“木”是仄,“江”是平,两者相对;“萧”是平,“滚”是仄,两者相对。

颈联中“里”是仄,“年”是平,两者相对;“秋”是平,“病”是仄,两者相对;“作”是仄,“登”是平,两者相对。

尾联中,“难”是平,“倒”是仄,两者相对;“恨”是仄,“停”是平,两者相对;“霜”是平,“酒”是仄,两者相对。

首联的对句与颔联的出句相粘贴,这两句的二四六分别是“清”、“白”、“飞”和“边”、“木”、“萧”,其声调皆为平、仄、平。

颔联的对句与颈联的出句相粘贴,这两句的二四六分别是“尽”、“江”、“滚”和“里”、“秋”、“作”,其声调皆为仄、平、仄。

颈联和对句与尾联的出句相粘贴,这两句的二四六分别是“年”、“病”、“登”和“难”、“恨”、“霜”,其声调皆为平、仄、平。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由此可见,《登高》的韵律、字数、句式、平仄是非常讲究的,而语言非常之精练,通篇对偶,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综上,杜甫《登高》达到了一首好诗词的另一个条件:精致隽永的语言。

从一首好诗词的条件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明胡应麟评杜甫《登高》,精光万丈,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如海底珊瑚,是合情合理的。

难怪,杜甫这首《登高》能成为千古名篇,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和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