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讲的什么,杜甫的登高主要内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09:14:57

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画面: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江景色的悲凉神秘,扣题“登高”。大风摇荡,高远的天空,风声猿啸之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盘旋着低飞的鸟群。这是作者登高所见所闻的实景。一个“哀”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渚”字表面写小洲上的水鸟,实际是写江水清澈和空阔。“鸟飞回”一方面说明鸟在低飞盘旋,另一方面也说明视野的开阔。“猿啸哀”是耳闻,“鸟飞回”是目见。一个“哀”字,与“风急”“天高”相互映衬,勾画出一种辽阔荒凉的环境气氛。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仰观天宇所感,不仅写出了诗人登临高处的所见之景,而且包含着浩瀚汹涌、无休无止的悲壮之气。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汹涌澎湃、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悲怆之情油然而生。“萧萧”“滚滚”的动态描绘,使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生苦短的感慨更为深沉和浓烈。这两句诗不仅使人联想到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听猿实下三声泪”,而且还会产生“杜陵有客卿谁传”的想法。“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生动。这不仅描绘了整个秋天的景色,而且点出了登高远望时的思想感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诗人登台所思。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命运。“常作客”点明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含有夸张语气,使诗人的迟暮之感更加强烈。“悲秋”既点明了时令,又使“常作客”更加悲哀;“多病”则暗含诗人疾病缠身的痛苦;“独登台”则透露出诗人孤身漂泊的惨淡生涯。这一联不仅是对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艺术概括,而且包含着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苦恨”即“恨苦”,犹言悲恨痛切。尾联两句使诗人的悲愁之情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诗人借酒浇愁本来是为了消愁,而现在酒都喝得减少了,这就进一步表明诗人内心忧愁之深。“苦恨”即“恨苦”,犹言悲恨痛切。“繁霜鬓”照应“百年多病”,“潦倒”照应“万里悲秋”,使悲愁之情得到充分的表现。而这种悲愁全都是由于“登高”引起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句紧密呼应篇首的“风急天急天高猿啸哀”。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