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过完星期天返校上学的第一天往往状态不太好。有的人无精打采,有的人哈欠连天,有的人三心二意。这些学生仿佛不是刚过完休息日,更像是参加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把精力都耗尽了。而且休息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明显。
类似的情况在上班族中也有出现,休息两天之后再回到公司,很多员工发现自己在星期一比平时还要累。开会的时候总是开小差,工作时打不起精神,好想再休息一下。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有人做了专门的研究,并称这种现象为月曜效应。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孩子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导致了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孩子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随意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上班族的情况与之类似。
为什么会产生月曜效应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双休日和节假日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很多人会选择一些放松活动,这些事情会让人感觉到快乐和自由,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去做。而工作和学习则意味着挑战和压力,人们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行动,去攻克难题。即便有些人的工作难度很小,但是上班时也会受到管束,不像在休息日那么自由。
到了星期一,人们意识到接下来要度过好几天这样的日子,会从主观上放大这些困难。人们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惰性,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不想面对,犯困、无精打采、暂时不投入学习和工作等行为都可以帮助个体暂时逃避这些压力。
其次,有些人对休息日的安排不合理,导致自己不仅没有得到休息和放松,还消耗了很多精力。有一部分人喜欢在休息日安排很多放松活动,熬夜、追剧、玩游戏、运动、旅行、大吃大喝等等。适当的娱乐可以释放压力,补充能量,但是放松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休息和娱乐过度也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一旦在休息日放松过度,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精力。当人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返回学校和工作单位时,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