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意识当中,自打遥远的上古时期开始,黄河就一直是我国“水患”的代名词。而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在古代却鲜有发生重大水灾的记载。可是,到了近代以后,长江水患却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至于相比之下,野性难驯的黄河反倒变得安静了许多,这看上去似乎有些反常。
这不,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了水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心系灾区的同时,人们便开始思考长江水患变得愈加频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中下游河道常年淤积,导致水流不畅,应当将河道整体下挖10米。
也有人说是因为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不能有效吸附降水,中上游应当增加植被覆盖率。
更有甚者,有人直接将导致长江水患增多的原因归咎于近代以来的大规模垦殖(如围湖造田),以及大量兴建枢纽水利工程,认为是人类破坏了长江流域自然规则,才招来了更多的灾难。
……
五花八门的猜想和推论层出不穷,似乎每个说法都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那么,从古至今,长江水患越来越频繁,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长江黄河的地理环境
俗话说得好,没有理论支撑的思想就是胡思乱想。我们看长江水患问题,绝不能一叶障目,以片面、消极的心态去看,需要结合古代历史,以及世界大型河流的情况来分析之后,方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为此,笔者这几天专门制作了一组3D地图,来和大家一起从地理和历史方面,深度解析一下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水患由来和增多的原因。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之后,长江水患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人改造长江是伟大的壮举还是致命的遗患,便也一目了然了。
长江为什么经常发洪水?因为长江属于地球上典型的易发生水患的河流地球上的大型河流不可计数,河流的流向也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东西走向,以及从低纬度(赤道为0度)向高纬度走向的河流,大多都容易发生洪水,这个规律是由地球雨季的变化决定的。(地球雨季变化趋势如下图)
东西走向的河流:整个流域的上下游几乎都处于同纬度地带,当雨季到来的时候,整个流域都将同时进入雨季,一旦流域内爆发大面积降雨,那势必就会造成主河道河水汇聚暴涨,引发洪水了。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走向的河流:因为上游处于低纬度地区(靠近赤道),雨季到来的时间比下游更早,而一般的河流的支流(包含N级支流)末端主要都集中在整个流域的上半部分,一旦中上游提前进入雨季,全面降水,就意味着大部分支流都会涨水,进而导致中下游主河道发生洪水。
地球降水变化动态图
一条河流具备上述两点特征,那么它注定就会经常发生洪水。而如果具备了这两点特征之后,中下游主干道海拔还很低洼,水位落差很小,那么这些洪水就会大范围淤积不前,侵蚀周边土地,演变成洪灾。这种十分规律的现象在地球上几乎是普遍存在的河流特性,大部分河流都无法摆脱这一规则,在这里我们来列举一些例子说明一下会更加直观。
东西流向,中下游低洼,易发生洪水的典型代表:亚马逊(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