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每每忆及童年,大都绕不开爆米花的馨香。在那些物质匿乏的年月里,香酥脆甜的爆米花,给人们留下了众多温馨的记忆。
爆米花就是以玉米、大米等食材制作的一种膨化食品。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宋朝。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
由此可见,在宋代,我国南方民间有在元宵节吃糯米花的习俗。据说宋人不仅仅食用糯米花,还用爆米花来占卜一年的吉凶。
农历二月初二,又称“龙抬头节”,是我国民间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早在唐朝,二月二就被时人称为一个“迎富贵”的特殊日子。明、清时期,我国北方民间在二月二这天形成了吃炒豆和爆玉米花的习俗。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在我国北方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因为长期干旱,人间庄稼颗粒无收,闹起了饥荒,饿死了很多人。后来,掌管天河的龙王于心不忍,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真相,勃然大怒,便将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上立碑:“龙王降雨违天命,当受人间千秋罪;欲想重返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能开花的金豆。到了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有人忽然发现,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动手炒玉米,然后在院子里设案焚香,并供奉上开花的“金豆”。玉帝看到人间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开花的“金豆”,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一个习俗,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都要爆玉米花吃。
从事爆米花生意的人以农民为主,农闲时走街串巷,挣钱贴补家用只不过在爆玉米花的专业设备没有出现之前,不论是宋代的糯米花,还是明、清时期的玉米花,人们都是以铁锅炒制的。
传统老式爆米花机,是在解放以后才出现的。它是用生铁制成的,其外形打眼一看,就像是一个炮弹。爆米花机,主要是由机头螺杆、大弯头、小弯头、机盖、加力杆、开口销和摇手等部分组成。另外为了能够架在炉火之上,前后各设有一个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