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烽燧
汉长城还建有大量关隘
著名的阳关、玉门关
便设立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
用于查验往来人员与货物
并驻以重兵把守
对于往返西域的汉朝商人来说
走出关隘意味着脱离保护
重见关隘则象征着重返家园
这或许也是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另一层含义
(甘肃酒泉,敦煌玉门关,摄影师@赵高翔)
▼
而匈奴面对
这道由边墙、烽燧、关隘等共同组成的
绵亘将近两万里的超级防线
南进频频受阻
与权力愈发集中的中原帝国相比
匈奴本身只是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
汉帝国的征伐、天灾、权争
以及其他草原族群的崛起等因素
共同促使匈奴内部不断瓦解、分裂
最终
匈奴的一部分归附汉朝
逐渐融入汉族或其他民族
另一部分则向西迁徙
流散于历史的烟云中
(俄罗斯西伯利亚,从俄罗斯境内望向阿尔泰山;这里是北匈奴西迁的必经之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此后一千年间
农耕与游牧的对抗
多数依然围绕着长城展开
即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
也一样如此
(河北张家口,北齐长城,作为北朝割据政权之一,北齐是鲜卑化的汉人王朝,摄影师@王启宏)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
宋辽金对峙时期的金朝
它们的鲜卑和女真统治者
都起源于东北
他们兼有游牧、渔猎、农耕等多种模式
也更容易接受中原的农耕生活
因此他们在中原建立的王朝
也都继续修建长城
以抵御更靠北的游牧族群
(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金长城,摄影师@杨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