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车厘子自由”的说法深入人心。动辄几十上百一斤的车厘子,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随随便便敞开了吃的水果。
要是告诉您二环边上有一家市场,车厘子只卖15两斤,您会不会觉得难以置信?
但自从点开了一次大众点评app的网友分享后,接二连三就有相关的帖子被推到我的主页上,每一篇讲的都是相似的故事:大家在市场收摊儿前以10元一斤、15两斤乃至于10元两斤的方式实现了“车厘子自由”。
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二环里的这家菜市场,可以轻松实现车厘子自由?
文丨淮禹
在樱桃变为车厘子之前以前,并没有车厘子自由的问题。
但是,当猕猴桃变为奇异果,李子变为黑布朗,樱桃变为车厘子之后,也就有了车厘子自由的问题。
2014年,我在平安里路口的一家水果店里买水果,听到一位老太太问店家猕猴桃怎么卖。在得到了 “一个四块五”的回答后,老太太颇为诧异:“猕猴桃怎么这么贵?”老板似乎更为诧异:“这还贵?这可是奇异果啊!”
是不是一种水果,名字里有了“奇异”二字,就可以卖一个神奇的价格了呢?
也是2014年,就在中国北京的这位水果店主以四块五一个的价格理直气壮地售卖奇异果之时,来自中国台湾的林志颖还很清楚奇异果也就是猕猴桃。早年成名的他,在2013年末凭《爸爸去哪儿》再次获得广泛关注。在随之而来的桂格燕麦片的代言活动中,林志颖示范了一份健康早餐的做法:麦片加牛奶,再放入一些切片的番茄、香蕉和奇异果。说到奇异果时,他特地补充道:我们叫奇异果,你们叫猕猴桃。
其实“奇异果”在中国台湾,也一定是个后起的名字。因为这种原产中国的水果,最迟到了唐代就已经有“猕猴桃”这个名称了。
唐代的《本草拾遗》记载它性温,无毒,可供药用;又因为它的花和叶都很漂亮,在唐朝时也作为观赏植物来栽种,岑参就写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北宋时的《证类本草》也记载了猕猴桃,说它“其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不过猕猴桃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进行商业化种植,一直到了清朝,也还只是由村民摘来野生的到城市中贩售。
待到20世纪初,猕猴桃传入新西兰,才开始了它的商业化历程。对于新西兰人来说,这种来自中国的水果尝起来像鹅莓(gooseberry),所以就叫它作“中国鹅莓”(Chinese gooseberry);及至六七十年代向英美出口时,顾及品名中带有“中国”会影响销售——那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得正凶——所以kiwifruit这个名字才用开了。
但kiwifruit何以是“奇异果”呢?fruit是英文“水果”,kiwi却并非英文“奇异”的意思,而是新西兰的国鸟之名。这种鸟的样子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