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叫车厘子,只栽一株车厘子结果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04:29:51

kiwi

看起来很像猕猴桃了,对不对?其实我们寻常见到的猕猴桃,果柄多已掉了,若是还带着柄,就和kiwi这种鸟更像了:

为啥叫车厘子,只栽一株车厘子结果吗(5)

kiwifruit/猕猴桃

新西兰人以kiwi来称呼这种水果,正和我们以猕猴来称呼这种水果一样,都是找个和它像的动物,借其名字来用。

为啥叫车厘子,只栽一株车厘子结果吗(6)

猕猴

前面说到kiwi是新西兰国鸟之名,这种鸟虽然是鸟,却没有翅膀,样子怪得很。但它的名字kiwi却并非要说它样貌“奇异”,而是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参照它的叫声给它起的名字,这就好像如今很多人以猫的叫声“喵”来直接指称猫一般。而kiwi这种鸟的中文名,本来或按发音译作“几维鸟”,或以较为传统的方式命名作 “鹬鸵”——我猜是因为它长了个鹬一样的长长的喙,而体型则像鸵鸟;另外也有直接称为“无翼鸟”的。

至于“奇异鸟”这种叫法何时兴起、起自何处,一时无从查考。不过既然台湾地区最先弃“猕猴桃”这一唐代已有的称谓不用而改用 “奇异果”,那么大概“奇异鸟”这种通俗的译名,也出自台湾。以“奇异鸟”来译kiwi,本也不错,发音相近,意思上也说得过去——鸟而无翅,确实奇异。但将“奇异”二字挪用到猕猴桃上,却有些奇异了。

不过对于内地的水果商来说,要把进口的猕猴桃卖高价,“进口猕猴桃”这样的叫法总是不太好使的。要想改变事物的价格,先要改变事物的名称。于是新西兰进口猕猴桃变成了新西兰奇异果,身价倍增起来。据此推想,也许当年台湾弃“猕猴桃”而用“奇异果”,也是进口商人的营销手法在词语上的体现吧。

车厘子自由的来龙去脉

日常事物的名称忽然发生改换并非中国独有之事。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也见证了类似的变迁。“那个时代,‘法式面包’变成了‘バゲット’(注:以假名拼写的baguette,读作“拔盖都”),而‘意大利面’变成了‘パスタ’(注:以假名拼写的pasta,读作“帕斯塔”),通过这些词的变化,大家应该能对当时的氛围稍微有所理解吧。”在《“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潮流》这篇追述日本消费文化变迁的文章中,井出幸亮如此写到。

意大利面在日本变为“帕斯塔”(パスタ),正如樱桃在中国变为车厘子(cherry)。现在我就等着看,哪一天北京的草莓开始改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

然而这个来自香港话的“车厘子”并不像来自台湾国语的“奇异果”,能像上文那样讲上一大通。这个纯然的音译并无深意,虽然它在营销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让“进口大樱桃”听起来更洋气,卖个更好的价钱。

闲话不多讲。熬过了连天的沙尘和雾霾,3月29号那天我看天气正好,吃过早饭就动身出发了。十点四十五从鼓楼大街地铁站出来,走不多远就是“新民菜市场”。这里的早市十一点半打烊,据多位点评网友讲,临收摊时车厘子最便宜,可以10元两斤拿下。

为啥叫车厘子,只栽一株车厘子结果吗(7)

地铁鼓楼大街站,出来走两步就能看到新民菜市场

进市场走了一圈,立着车厘子10元一斤牌子的摊位一家也没看到。摆着车厘子的摊位连问了几家,有80一斤的,有65一斤的,最便宜也要55一斤——但个头明显比80一斤的要小不少。

心里正犯嘀咕,看到一个摊位立着块牌:“西梅10元两斤”,摆的却是紫色的李子和大红李子

我凑上前去问老板:“这个怎么卖啊?”

“十块两斤,不挑给三斤。”

我要了个塑料袋开始挑选。

“这西梅是哪儿产的?”

“新疆的。”

“两种都是吗?”

“都是。”

“两种有什么区别?”

“这种是红心的。”老板指了指红李子说。

我拿了两个紫色的李子,三个红李子,递给老板称。

“七块。”

十块两斤,七块就是一斤四两,五个李子绝不会有一斤四两。

我微信付了账,至此,老板已经确定我是一个分不清西梅和李子、也弄不清斤两的白痴了。

人对白痴有时是有同情心的。

“我看网上说有便宜的车厘子,怎么没看到啊?”

“那些都是存货了,不好。”

“存货?”

“对,都是过季的,不好,发苦;现在是吃山东樱桃的时候了。”

怎么才初春,就“过季”了呢?

原来中国冬季市场上销售的,都是来自南半球的车厘子,其中又以来自智利的占比最高,接近九成。每年11月到1月是智利的春夏时节,也是智利车厘子成熟上市的时候。今年智利车厘子丰收,比去年增产了近40%,供给增加了,价格自然会降低。有国内媒体报道,一月初长沙市面上的J级车厘子,就有每公斤售价只要20元左右的。

为啥叫车厘子,只栽一株车厘子结果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